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宝钢重组广钢韶钢博弈艰难

宝钢重组广钢韶钢博弈艰难

来源:财新网 编辑: 2010年05月24日 09:17:00 打印

  导读: 显然,过渡的三年中包含着种种小心翼翼的安排。宝钢入粤,还将经过多年努力,方可言胜。

  宝钢筹谋湛江建厂

  重组方不断试探上层口风,寻求政策缝隙,各方博弈未见终局

  5月10日,暴雨后的广州,天气仍阴晴不定。这一天,在广州市白天鹅宾馆三楼会议室,挂牌两年的广东钢铁集团正式公布《广钢环保迁建方案》,宣布湛江500万吨钢铁基地项目启动。

  主席台上,宝钢集团副总经理、广东钢铁集团总经理赵昆神采奕奕,语带激情。显然,这将是宝钢集团对外扩张中意味深长的印记之一。

  多年来,宝钢集团心仪广东的深水良港湛江建设钢铁基地,以期实现产能和市场版图的双重扩张。但在国家钢铁业调整产能过剩的关键时期,宝钢集团与广东省政府最终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达成妥协,以重组兼并广州钢铁集团(下称广钢)与广东韶钢集团(下称韶钢),淘汰广东钢铁业旧产能为先决,实现宝钢入粤布局。

  接近重组的人士对本刊记者表示,按照设想,三钢重组布局中,将“搬迁”广钢、“改造”韶钢,同时“新建”湛江项目。无论以政策环境论,还是企业层面的整合,均殊为不易。也因此,作为三钢重组平台的广东钢铁集团于2008年6月正式挂牌,“空转”两年,直至这次公布,才得以对外宣布:重组终于跨出实质性的步伐。

  在《广钢环保迁建方案》发布会当天,坐在赵昆右边的是姿态轻松的韶钢董事长余子权。而主席台另一端的广钢董事长张若生,则或若有所思,或神色凝重。没有人能断言重组的未来。

  多位接近重组的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当下,上探国家发改委口风,是各方心照不宣之举。这意味着,尽管宝钢入粤在政策缝隙中隐现曙光,但承载多重任务的重组将不会轻松。

  湛江诱惑

  一切目标都指向湛江。这里地处粤、桂、琼接合部和环珠三角、泛珠三角的前沿地带,是广东省连接东盟、大西南、北部湾、海南经济特区等区域经济圈的桥梁与纽带,区位优势明显,且湛江东海岛上原居民较少,开发强度低;湛江港也是粤西、环北部湾地区惟一的国家级主枢纽港,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拥有钢厂所艳羡的一切外部条件。

  无论是广东省政府,还是央企宝钢集团,都早有在此布局,建设千万吨级的钢铁基地的构想。这种构想,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广东钢铁消费大省地位的形成,在2001年之后越发迫切。

  据广东省发改委副主任王中丙介绍,自2006年以来,广东省钢材年消费量已超过4000万吨,2009年更是超过了5000万吨。但省内钢铁产能最高时期仅约2600万吨,占全国产能的3.7%左右,与消费能力极不匹配。

  广东钢铁集团副总经理余志良告诉本刊记者,广东在湛江建设钢铁基地的规划,最早由韶钢提出。韶钢位于广东粤北山区,旁边的大宝山矿最多时只能供给三分之一的铁矿石,铁矿石运入和钢材运出成本都较高,人才、市场信息也受到地域制约。因此,韶钢提出“出山入海”,到湛江建钢厂。

  这一思路得到广东省委、省政府基本赞同,但提出了几个不同的方案:其一是按韶钢的想法,自己上马建厂;二是由韶钢与日本新日铁、韩国浦项等外资钢铁企业合资建厂;三是韶钢联合广钢一起投资。但是,前两个方案没能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支持,而广钢韶钢共同开发的方案,则被广钢拒绝。

  这多少与广东省自身的钢铁业能力不强、产业链不完善有关。一位行业分析师指出,广东最大的两个钢铁企业,广钢和韶钢在大锅炉建设、板材生产等方面都经验不足,前者以建筑钢为主,后者生产建筑钢和中厚板,产品相对单一,也没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由此,在广东省内部自主建设湛江钢铁基地的设想被搁置。

  这给了宝钢集团机会。2003年,在国家明确提出钢铁业要由“中央军”整合中小企业的指导思想后,引进在宝钢集团,联手建设湛江钢铁基地的方案,逐渐在广东成型。

  对宝钢而言,湛江项目意味着产能扩张的良机,和对钢铁消费大省广东的直接切入。2007年,宝钢集团在重组了新疆八一钢铁后,趁着钢铁行业的低迷,将湛江钢铁基地计划付诸行动。

  此时,正是国家开始整顿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之时,上马新项目的审批日趋严格。国家发改委希望,宝钢入粤,不仅仅是为自身战略发展考虑,也能通过“产能置换”,用新技术和新装备来淘汰广东钢铁落后的产能。

  2008年“两会”前后,国家发改委对宝钢湛江项目作出了前期批复,在湛江项目上马前附加了一个条件——宝钢要重组广钢和韶钢。具体方式则是,由宝钢兼并重组韶钢和广钢,这两个企业全部进入宝钢集团,由宝钢控股成立一家新公司,总部注册在广州。广东省要结合湛江钢铁的项目建设淘汰省内落后炼钢能力1000万吨。一场承载着“政治任务”的重组,就此展开。

  三方分歧

  2008年6月28日,在获得有条件的“准生证”后不久,宝钢与广东省政府迅速挂牌成立了广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按当时的数据,公司注册资本约358.60亿元,其中宝钢拟以现金出资286.88亿元,持股80%;广东省国资委、广州市国资委则以韶钢、广钢的国有净资产出资71.72亿元,合计持有20%。

  由此,名义上,宝钢已将韶钢、广钢置于宝钢控股之下。按照规划,宝钢将通过广东钢铁集团,推进“新建”湛江项目,“改造”韶钢,以及将广钢剩余产能“搬迁”至湛江。

  在管理架构上,广东钢铁集团董事长何文波,总经理赵昆及负责财务的副总经理陈德林均来自宝钢,广钢则有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黄志勇为代表,来自广东省国资委的余志良出任负责规划的副总经理。

  但从后来的事态发展看,这仍是急就章式的框架搭建,对重组内容具体细化和落实的风险估计,并不充分。

  前述分析师指出,宝钢除了对八一钢铁的整合,几乎没有成功的重组经验。而其重组广东两大钢铁集团的过程中,所面临的情况将更为复杂。

  宝钢将要重组的广钢与韶钢,分属广州市国资委和广东省国资委。广东钢铁集团一位高管向本刊记者指出,广东、广州方面“既想给、又想捞”,而且,广东省与广州市的利益也不一致,“三角关系”难以处理。

  宝钢也有自己的算盘,如未来在广东的布局上,“韶钢、广钢很可能是控股子公司,由宝钢与地方国资委合资,而新建的湛江项目则是宝钢全资”。

  接近广东省国资委的人士指出,在广东钢铁集团中,省国资委和市国资委各持10%的股份,持股比例小,基本上没有什么话语权。但广东省委领导对引进宝钢集团重组广东钢铁业,“产能置换”寄望甚高,也极力推动此事。在经济利益上,因为广东钢铁集团将利润更高的销售放在广东,对广东省的税收和GDP也能起到推动作用。

  但对于广州市而言,广钢集团是为数不多的市属大型企业。50年间共经历了中外合资、股份制改造和集团化三个阶段的发展,资产规模超230亿元,旗下的上市公司广钢股份,持有其主要的钢铁资产。这家企业也是广州及广东省多位高级官员的“出身地”。将之“出让”给宝钢集团,短期内,广州市的“GDP肯定会受到影响”。而在新建湛江项目上难以分一杯羹,在经济上和“感情上”对广州市而言,都难以坦然接受。

  不愿具名的广东省国资委官员告诉本刊记者,三方商讨重组方案时,确实发生过几次比较大的分歧,包括权益确立。

  上述出资和持股比例,是在时间仓促之下,按国家发改委提出的意见拟定,韶钢和广钢出资的71.72亿元,仅为账面净资产,未经第三方中介评估和审计。由于三方对于各自资产价值认定存在分歧,正式的重组备忘迟迟未签订。成立广东钢铁集团前后,因市场回暖,两家钢铁集团扭亏为盈,更希望调高评估价值,这将加大宝钢重组成本。

  事实上,广东钢铁集团成立后的很长时间内,名义上置入广东钢铁集团的广钢与韶钢,实际上依然对口广州市国资委和广东省国资委,“各管各的”。宝钢集团虽成为了两家上市公司—广钢股份和韶钢松山的控股股东,也没有将其并表,没有向其调派人员,干涉经营。广东省国资委一位官员向本刊记者解释说,这是由于现在广东钢铁集团还并没有实际运营,在会计上,宝钢集团将这个公司列为在建工程项目,可以达到避税的效果。

  这从另一面的解读,则是广东钢铁集团实质性重组没有开始,至少一直延续到2009年12月31日。

  这一天,由广东省政府召开的一次常务会议上,广东钢铁集团的“空转”才得以初步解决。上述广东钢铁集团高管透露说,在这次会议上,广东省国资委和广州市国资委正式决定将广钢和韶钢交给广东钢铁集团,同意三者真正成为一个公司来整体运作。

  政策夹缝

  启动重组实际操作的最大障碍,仍来自政策的不确定性。

  对于宝钢来说,整个重组最具价值的部分,无疑是新建湛江项目。在方案设计之初,湛江项目设计年产量为2000万吨,首期建设规模为年产钢1000万吨,总投资在696亿元。一位参与广东省钢铁产业发展规划的人士曾表示,湛江项目在大珠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中被列在第一位,该项目也是建国以来广东省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

  当2008年3月国家发改委对湛江项目给予前期批复后,各界几乎都认为这是一个突破宏观调控的重大举动,因为此时,国家发改委原则上已不同意再增加钢铁产能,也因此,附加了前述淘汰落后产能、重组广东钢铁的条件。

  湛江项目随即启动了前期准备工作。但到了2009年10月,就在湛江项目主体工程准备正式上马时,发改委突然叫停,将之列入调控对象。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熊必琳当时提出,2009年上半年钢铁行业完成投资1405.5亿元,在建项目粗钢产能5800万吨,多数为违规建设,如不及时控制,粗钢产能将超过7亿吨。此时启动湛江项目,可能会对结构调整产生一定影响。

  这让宝钢集团主导的广东钢铁重组进退维谷,也让各方博弈更为复杂化,广钢集团内部对重组的抵制情绪发酵。关于重组尚未达成协议,甚至被某些监管机构称为“假重组”的消息时有耳闻。由于计划中要成立的湛江钢铁公司也迟迟未注册,不少人对将要关闭产能的广钢股份的人员分流感到迷茫。

  为摆脱不利局面,宝钢集团和广东省政府都在极力寻找政策夹缝,以使湛江项目尽早获批。2009年11月27日,广东省发改委主任李妙娟曾公开表示,湛江钢铁项目符合钢铁产业政策,应按流程加快推进。宝钢集团总经理何文波在宝钢集团2010年工作会议上也透露,新年伊始立即启动以广东钢铁为主体的实质性资产重组计划。

  与此同时,湛江项目的规划也因时势调整,投资额从最早时的1000亿元,下降到700亿元,再到500亿元。及至2010年5月10日正式发布《广钢环保迁建方案》时,启动湛江项目的投资额调整到了350亿元,原来首期1000万吨产能规划,也变为500万吨。

  5月10日广东省发改委和广东钢铁联合举办的通气会上,广东省强调已按此前批复的条件,淘汰1000万吨钢铁产能,还将再淘汰广钢350万吨钢铁产能以及韶钢集团150万吨落后钢铁产能,累计淘汰产量达1500万吨。宝钢集团和广东省政府极力向国家发改委传达的信息是,“国家要求不建新的产能,但是湛江项目采取的是淘汰落后、减能置换的策略,符合产业政策”,前述广东钢铁集团高管说。

  “这次发布就是试探国家发改委口风”,参与重组的人士指出。与此同时,湛江项目的前期准备工程几乎是迎着叫停令继续往前推进。

  赵昆表示,在湛江建设钢铁基地所需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方案、用海方案、水土保持方案已经通

上一篇:4月末中国原油库存2774万吨 环比下降2.8%

下一篇:建材下乡年内或搁浅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