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熊必琳谈钢铁产业振兴规划能否标本兼治

熊必琳谈钢铁产业振兴规划能否标本兼治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 2009年01月19日 10:11:00 打印

1月14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至此,自2008年11月26日,国务院第37次常务会议决定,制订和组织实施钢铁、汽车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钢铁振兴规划将成为第一批公布的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铁男曾在“全国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表示:产业强则经济强,经济强则国家强。确保钢铁、汽车等重点产业平稳增长与结构优化,是我国渡过金融危机的关键举措之一。
  规划编制的一个多月以来,各界无论褒贬疑虑,皆为深切关注之举。在《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即将正式出台之时,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熊必琳接受了《中国投资》专访,解答了各界所关心的短期能否编好规划、多方意见如何协调、标本能否兼治等疑虑,并深度解析了产业投资力度、财税优惠政策、兼并重组措施、淘汰落后退出机制等热点问题。
  破解双重危机迫在眉睫

    记者:产业规划编制是一个系统工程,此前各项规划的出台都历经了较长时间。请问国家为什么决定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编制《钢铁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等十个产业振兴规划?选择编制钢铁产业规划有什么重大意义?
  熊必琳:2008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并蔓延至实体经济和新兴经济体。受此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困难增加,下行压力加大。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积极应对,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2008年11月26日,国务院第37次常务会议决定,制订和组织实施钢铁、汽车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作为应对危机,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产业升级的重大措施。
  选择钢铁作为重点产业之一,甚至位列第一,是因为钢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5亿吨左右,占全球产量的37%,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4.53亿吨。钢铁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4%,实现利润占工业企业的9%,规模以上钢铁企业从业人员358万人。钢铁产业有力支撑了建筑、机械、汽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交通运输、能源、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钢铁是我国受金融危机冲击较为严重的产业之一。自2008年9月以来,钢铁行业出现多年未遇的严重困境,市场需求萎缩,价格急剧下跌,产量大幅下降,库存大量增加,行业陷入亏损。因此,确保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将起到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作用。
  我认为,造成当前困境,既有不可抗拒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外因,更有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在市场形势变化时激化的内因。钢铁产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产能总量过剩、创新能力不强、布局调整缓慢、产业集中度低、资源控制力弱、流通秩序混乱等方面。钢铁产业在经历了具有明显粗放型特征的持续扩张后,必然要有一次大的调整,金融危机引发了调整期的提前到来。
  因此,当前迫切需要制订一个有目标、有重点、有抓手的规划,作为综合性行动方案,这对于引导产业走出困境,促进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记者:那么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何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全面性?又如何吸纳与协调各方意见?
  熊必琳:2008年11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务院部署,迅速提出了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工作方案。此后,马上成立了钢铁等产业振兴规划起草小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担任组长,工信部为副组长,成员包括环境保护部、国资委、钢铁协会、中咨公司、冶金规划院等单位及有关专家。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宝钢等十大钢铁企业负责人和河北、山西、江苏、山东四个产钢大省发改委负责人同志问计会。在“全国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征求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发改委和经贸委,以及地方行业协会、企业及业界资深专家的意见,并会同工信部召开会议,征求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人民银行、国资委、税务总局、质检总局、国家统计局、证监会、银监会、中国工程院等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
  因此,《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研究制订虽然历时较短,但有着广泛的参与度,得到了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骨干企业以及专家的大力支持和认可,他们积极建言献策,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了很多重要的意见与建议。我们对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使得规划文稿表述力求更准确,政策措施更有针对性,同时兼顾了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和各部门的职能分工。与此同时,通过规划编制工作,也使各有关方面思想认识逐渐统一。
  远近结合 标本兼治     
    记者:您刚才提到,目前钢铁产业出现危机的内因在于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爆发。外界对该规划是“镇痛片”还是“治本药”有些疑虑,您怎样看待?这次规划的指导思想与原则是什么?如何把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
  熊必琳:从深层次看,钢铁产业多年来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集中爆发,才是产业危机的内因,这个观点应该说业内和社会各界已经形成共识。因此为了应对危机,保增长与调结构应是齐头并进的,既要考虑当前,又要兼顾长远,缺一不可。但是也要看到,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带来钢铁产业重新洗牌的契机,为此,国家要求钢铁产业要抓住契机,远近结合,标本兼治,既立足于当前保稳定发展,又要加快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升级。
  可以说,《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正是体现了国家要标本兼治的意志,既要调整又要振兴。本次规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和要遵循的5个原则是:
  一是应对危机与振兴产业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着力于解决钢铁产业面临的困境,保先进生产力,保重点骨干企业,保关键品种,保市场稳定,促进产业平稳发展,又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充分发挥各种有利因素,加快钢铁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二是控制总量与优化布局相结合。按照沿海、沿江与内陆企业科学合理的布局和适应资源环境的要求,结合淘汰落后、联合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调整产业布局。
  三是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培育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科技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能力,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
  四是联合重组与体制创新相结合。通过体制创新,努力消除企业联合重组过程中财税利益分配、资产划拨、债务核定和处置等方面的体制性障碍,为推动钢铁企业集团化发展和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联合重组和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五是内需为主与全球配置相结合。钢铁产业发展坚持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优化直接出口,扩大间接出口,在合理开发利用国内铁矿资源的同时,抓住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这些原则都体现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既保增长又调结构,既应对眼前危机又解决产业深层次矛盾。当然,任何矛盾的解决和事物的发展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多年积累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就完全、迅速地解决掉,我们要朝最好的发展方向努力。
  新政策“组合拳”《中国投资》:您能谈谈本规划的总体目标与工作重点是什么?
  熊必琳:规划总体目标是:2009年钢铁产业下滑势头得到遏制,保持总体稳定。通过3年的努力,到2011年钢铁产业步入良性发展,粗放发展方式得到明显转变,技术水准、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和加强。具体提出了6项量化目标。
  规划确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做好以下8方面工作:一是保持国内市场稳定,改善出口环境;二是严格控制钢铁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三是促进企业联合重组,提高集中度;四是实施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专项;五是优化钢铁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发展;六是调整钢材品种结构,提高质量效率;七是降低进口铁矿价格,整顿市场秩序;八是开发国内外两种资源,保障产业安全。
  记者:将有哪些配套的财税政策以及相关制度等细则来保障这些工作顺利进行?
  熊必琳:规划提出了12项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包括调整部分产品的进出口税率、实施公平贸易政策、加大技术进步及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实施问责制、完善企业联合重组政策、修改钢铁产业政策、提高国内建筑用钢标准、钢铁与相关产业实现协调发展、继续实施有保有压的融资政策、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产业信息披露制度、发挥行业协会或商会作用等方面的内容。
  记者:与2005年发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相比,本次规划有哪些不同?
  熊必琳:本规划提出了修订完善原有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调整更新《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具体而言,一是提高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炼铁、炼钢淘汰落后标准;二是修改国内钢铁产业集中度指标的考核范围和比重;三是增加环保节能减排指标,包括COD排放、二氧化硫排放、烟粉尘排放、可燃气体回收利用率、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环保指标;四是明确资源配置的具体要求,储量5000万吨以上铁矿资源,要依法优先配置给国内大中型钢铁企业,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准入门槛。
  市场、技术与资金 缺一不可
    记者:市场需求是拉动钢铁产业发展的根基,如何保证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稳定?
  熊必琳:从国内市场看,2008年国内市场消费结构是,建筑49.5%、机械制造18%、汽车5.6%、交通运输5.4%、五金制造3.4%、家电2.3%、造船2.3%、石化1.3%、集装箱1.3%、电力1.1%,其它9.8%。从国外市场看,我国钢铁产品直接出口和间接出口约1.14亿吨,占粗钢产量的23%左右。直接出口主要分布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市场,占30%;南亚和中东市场,占17%;间接出口主要是欧美及东南亚市场。
  因此,保市场稳定必须统筹考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对内,通过房地产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建设及地震灾后重建,稳定国内市场份额50%左右的建筑用钢需求。对外,采取灵活的进出口退税政策,支持一定比例的直接出口,鼓励和扩大间接出口。
  记者:技术改造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举措之一,但是在企业极度困难时期对此可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业界对国家如何支持重大技术的自主创新非常关心。请您谈谈规划中有哪些重点举措?
  熊必琳:本次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实施技术进步专项,其中技术改造是重点。规划确定了重点支持的原则、方向、内容,对使用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钢铁产业实施技术改造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减少个人决策和自由裁量权的空间。具体条件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按规定标准或备案建设的大型骨干企业,实施跨地域、跨所有制、跨行业联合重组的龙头企业,以及国防军工、航天航空等关键材料生产企业的技术研发、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等专项。技术改造重点支持:发展高速铁路用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高强度机械用钢等关键钢材品种;推广高强度钢筋使用和节材技术;鼓励高温高压干熄焦、烧结余热利用、烟气脱硫等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工艺技术;支持开发利用低品位、难选冶炼铁矿等技术。在中央投资资金中安排技术进步专项,以贷款贴息形式支持钢铁产业技术研发、技术引进和不含节能技术的其它技术改造。同时,加大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支持力度,鼓励、引导企业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
  记者: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有专家提出实施国家钢材收储以解决企业当前资金困境,后来这个建议并未被采纳。您能谈谈其中的原因吗?
  熊必琳:目前,对于实施钢材收储,社会各界尚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认为,钢铁产品实施收储,对于解决当

上一篇:中小钢铁企业面对危机的路径选择

下一篇:宝钢或成为钢铁产业振兴规划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