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贸在我国钢铁产业链上的“蓄水池”功能无可替代。它将钢厂生产的资源集中,提供给下游用户。因为任何一个钢厂,不可能满足千家万户需求。下游终端用户可以在钢贸这一“蓄水池”里及时找到所需产品。
时下,有人说,钢贸“蓄水池”功能正在逐渐弱化,已经起不到调节余缺的作用。真的是这样吗?本期“长江视线”,我们一起把脉“蓄水池”。
总量在减少,并且预计价格会下跌的情况下,钢贸商不会保留较大库存,蓄水池在某种程度上自然就变小了。
“我的库存已经从6万吨减至2万吨了。”
“我原来有3千吨库存,现在大概有500多吨吧。”
……
12月3日,现代物流报记者在河北唐山采访时看到,减少库存的钢贸商,有大户,也有小户。这些境况,同河北另一钢铁重镇邯郸的钢贸商面临的情况并无两样。
“不能贸然增仓。”河北磐鑫物资有限公司经理陈庆斌郑重说道:“行情低迷、成本高企、价格倒挂,增仓是找死!”
从8月份以来,钢贸商手里的现货越来越少。钢贸流通,这个长期以来被业界称为“蓄水池”的重要环节,12月2日在唐山的一个钢贸行业发展论坛上,被冠之以“作用正在趋弱,正在变小”的评价。
行情放了池中水
回首一年来,市场上给人总体印象就是库存在不断萎缩。原因何在?
陈庆斌告诉现代物流报记者:“不管钢厂还是钢贸商,资金盈余是企业之本。可今年,贸易商多数时间身陷价格倒挂与终端需求低迷的行情里,这种经济面给钢贸行业造成了大面积的巨亏。”
“这样玩下去怎么行?”陈庆斌边挥手边摇头,“长期价格倒挂,钢厂的补贴或者没有,或者失衡,所以贸易商不敢订货了。订货越多,赔钱越多。这样下去,钢贸‘蓄水池’只能日趋萎缩,功能亦将步步变弱。”
房地产调控,信贷收紧,钢材价格持续回落,但原材料价格相对坚挺,我国钢铁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大幅下降,这样的局面虽让钢贸商难受,但钢企也不好过。钢铁行业正在经历的“寒冬”,已经波及到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钢协统计显示,10月份77家大中型钢企中有25家亏损,行业销售利润率仅0.47%。
“终端需求乏力,钢贸出货遇阻,钢厂减产,整个行业的出货量都在下降。”12月6日,鼎金财经网分析师张旗对记者说,“总量在减少,并且预计价格会下跌的情况下,钢贸商不会保留较大库存,一定是能出货就尽量出货,‘蓄水池’在某种程度上自然就变小了。”
“年底将至,为了回笼资金,商家都在艰难寻求买家。与以往‘冬储’不同的是,今年企业融资成本增加,钢贸商资金紧张,为了能够加速资金的流动,钢贸商大都寻求机会出货,这也造成了库存持续下降。”陈庆斌感受切身。
业界资深人士杨延龄则从更宏观的视野分析道:从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看,2015年末国内钢铁消费量将达到7.5亿吨甚至更多一些,与今年实际估算的粗钢产量6.9亿吨尚有增长空间,既然预测的消费量有所增长,在钢厂自身直供比例没有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蓄水池”总容积量也不会变小,无非是各商家库存量此多彼少的动态变化。
疏导得力蕴商机
张旗不认为“蓄水池”在某个阶段上的变小,就意味着其功能减弱。“就如同,天气大旱,水库中的水位下降,但不能说水库没有蓄水池的功能了。”
河北唐山佳源集团总经理冯戍则表示,蓄水池变小后,肯定在功能上有所体现。“资金成本、市场风险,会压制贸易商的库存增量。库存减少并实现量的积累后,必然导致以广大土地为标志的钢材市场趋于闲置。”“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面对记者疑惑,冯戍说:“好坏是相对的。但产业链肯定要走优化之路,电子市场会对接需求。这会进一步使库存降低。现货交易中,对缝的会减少,因为没有利润空间了;大户会更加坚定地做直销,这是趋势和信息化的必然,其本身亦将促使钢铁资源市场结构优化。”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规模小、风控能力差的钢贸商面临淘汰。从这个意义上说,危机实际上是对行业的一次洗礼,有助于提高行业的集中度。“钢贸商‘蓄水池’的作用,并不会因此而减弱,更不会消失。”张旗分析,“钢贸商是钢铁产业链的关键环节,他们一方面优化了钢铁行业的资源配置,另一方面钢贸商自身就是市场的一部分,面对行业的逆境,钢贸商的行为也在影响着钢铁行业的其他环节:大量的出货,价格低,有助于下游采购热情的复苏;同时,因为利润空间小,近两个月我国钢材产量出现明显回落,这些市场的自我调节过程,本身就是蓄水池功能的体现。”“现在是冬季,也是钢铁市场的传统淡季,随着资金面的微调改善,春节过后,钢价有望复苏回暖,严冬不会永恒持续。”张旗预计。
引入清泉活水来
对于钢贸行业生存与发展,不仅要关注行业的未来,更要注重这个行业的流通结构。
杨延龄介绍:“从流通方式来讲,美国基本以直销为主,日本则以商社代理为主。而我国,既有美国、日本的影子,还有自己特色的路子,混搭杂糅、中西合璧,在钢厂成品库之外形成库容极大的“蓄水池”。当然,作为钢厂自身而言,最理想化的是美国模式,做到百分之百直销,所以,许多年来钢厂都把直供终端用户作为努力的目标。”
遗憾的是,一是钢厂大规模生产不可能应对千家万户,二是钢厂生产是根据自身品种特点、工艺特点和装备特点来对社会供应,不可能所有品种需求都能满足,包打天下。那么,钢厂直供不可能适应我国现阶段用钢企业的现状。所以,使钢贸商有了相当大的生存运作空间,通过他们的渠道和资金的润滑,使钢厂整体营销变得流畅、社会钢铁存量增大,满足着不同层次、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的各种需求。
中国钢铁工业的顺风顺水和4万亿投资的拉动,营造了近7年的好行情,使钢贸商得益不小,以致迅猛扩军,“泡沫”充斥。“为使贸易结构更加合理,适应钢材这种基础材料大流通、大投入的需要,挤出‘蓄水池’中的一些泡沫,减少周转环节,使流通成本更低,结构更加优化,需求供给更加高效。”杨延龄说,“这自然需要在市场的选择下进行新的洗牌。”
“针对钢厂在“十二五”期间的品种结构变化,钢贸商要格外关注。在后工业化时代,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基本完成,只有填平补齐的项目,钢厂品种结构将侧重高强、高效、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化,那么钢贸商也得适应这个潮流,关注现有供应渠道客户中对用钢的需求变化,协助钢厂开拓新品种渠道,从而带来‘蓄水池’中普通建筑钢材与制造业所需低合金钢、高强特殊钢、耐高温钢等结构钢的存量比例也发生变化。”
杨延龄叙述上面的钢铁流通品种与结构变化时,担忧地说:“不知钢贸商准备好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