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山西近半煤炭焦化企业被关停并转 煤老板谋转型

山西近半煤炭焦化企业被关停并转 煤老板谋转型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编辑: 2009年07月27日 08:39:00 打印
 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到全国的1/4以上,在煤价飙升的时候,煤炭不但为山西贡献了快速增长的GDP,也为煤老板们积累了巨额财富。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中,煤炭和焦煤的价格双双下跌50%以上,以前的摇钱树转眼就成了烫手山芋。在这样的市场变化中,山西煤炭生产中的深层次矛盾也逐渐暴露出来。如何闯过这道关,山西煤炭正在进行怎样的变革,煤老板们又该何去何从?来看记者姜龙飞在山西的调查。

  山西近半数煤炭和焦化企业被关停并转

  吕梁市汾阳的李秋娥带着记者见到了她的焦化厂,她告诉记者,这个企业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没有生产了。

  山西山宝食用菌生物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秋娥:“2008年4月份就开始吕梁,吕梁就全部停,就所有的焦化厂,就是达不到规模的,不符合标准的全部停,而我们就其中一家。”

  由于企业规模有限,李秋娥的焦化厂从去年4月份开始就没有生产过,原因是企业的烟囱已经被当地政府炸掉了。

  李秋娥:“当时炸了焦化厂的时候,我心里面也想不通,所以说当时人家炸那个角楼的时候,一炸角楼我马上这个窗户底下一看,我马上那个腿就软的,我一天哭的就没有起床。”

  李秋娥从事焦煤行业已经有近10年的时间了,去年4月份她刚刚投资一千多万新建了一组焦炉,可是这组崭新的焦炉没有生产过一吨焦煤,企业就宣告停产了,这给李秋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李秋娥:“损失光角楼四千多万,整个这厂子设施配套就达到七八千万,连这个土地了。”

  记者:“七八千万,一直在那闲置是吗?”

  李秋娥:“嗯,一直闲着。”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这一片区域原本都是焦煤企业,大概有20多家,如今都处于停产状态。

  记者:“那现在这20多家现在有几家是能够生产还是全停了?”

  李秋娥:“全停了,没有一家在生产。”

  在介休的三佳集团记者见到,企业虽然还在维持生产,可是实际的生产能力只有企业规模的一半。

  山西三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镇:“现在基本上属于那个维持生产,也就是说它不能做生产,现在这个产量就是一半,规模的一半,实际能力的一半。”

  离石市的张子玉经营的是煤矿,在他的一个矿井前,记者了解到这个矿井停产已经快一年了,现在唯一的工作就是日常维护。

  吕梁泰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子玉:“这是今天下井的人数,今天下井的人数下去维护,我们这里定了这个是三停,一停三不停,不停电不停水,不停抽风,一停了就不生产,不停产。”

  多年从事煤矿的张子玉拥有四座类似的煤矿,它们现在都是处于停产状态。

  张子玉:“其他三个煤矿有两个是在整改,现在在整改,准备投入生产,另一个也和这个现状一样。”

  孝义的一家煤化企业的则更加的干脆,直接卖掉了土地,拆除了所有的设备。

  山西铭信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宇铭:“回收你回收一部分废铁,你像这些有一部分能用,还有一大部分拆不回来的还有,全部不能用了,那全当废铁处理了。”

  事实上,从2008年开始,在受到经济危机冲击的同时,山西省推出了煤炭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焦化调整振兴规划。这两项规划彻底改变了山西境内诸多煤焦企业的命运。山西省原有5000多家煤矿,和500多家焦化企业,按照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潘云的估算,在这次调整中,近半数煤炭和焦化企业被关停并转。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潘云:“目前来讲山西省还在生产的这个煤炭企业大概在两千多到2200家之间吧,这个焦化企业大概在二百六七十家吧。”

  “原来离石我们是有50多个煤老板,现在只剩下11个,11个煤老板。”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焦炭生产基地,焦炭产量和外调量居全国首位,多年来保持着世界最大焦炭出口基地的地位。2008年,山西出口焦炭670万吨,约占全国焦炭出口量的57%,然而今年前六个月,山西全省焦炭出口仅9.9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97.7%,出口额下降97.8%。市场极度萎缩加上产业政策调整转型,逼着山西的煤焦老板们不得不面对新的选择。

  张子玉:“开始思考转型,因为煤矿制约的,当时的因素现在整个省里面的,后来省里面做了个转型,从那会开始,搞什么好的企业,怎么能赚到钱,当时考虑。”

  考虑转型的张子玉很快就做出了选择,而这次他选择的房地产行业,让自己从煤老板转变成为了地产开发商。

  张子玉:“上马了这个项目,从去年10月份煤矿停了以后,我就有这个想法,从去年10月份一停煤矿我就筹划要办这个,办一个房地产公司,从去年就开始,去年的12月份就筹备,今年1月份动工。”

  在施工现场,记者见到这个5万平方米的楼盘已经基本建好,楼盘的投资完全出于张子玉一个人的投资。

  张子玉:“完全是我们自己的资金。”

  记者:“一个亿?”

  张子玉:“一个亿的资金。”

  半年多的时间,一个亿的投资,初涉房地产项目的张子玉并不准备在这里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

  张子玉:“我这个是保本销售,因为我刚刚做这个生意,我就是薄利,从新开始,就是我薄力,我这个房子才卖1300多,积累经验,没正式开头,我玻璃多学点经验,为了以后进一步发展。”

  1300元每平方米的低价销售,使得张子玉的楼盘在当地开始了热销。

  张子玉:“没有多少了,因为原来我考虑卖市场的,结果以后各单位都要关系都要,卖给我不卖给我都不行,所以我最后都按单位卖了,我现在500套基本都没有了,现在可以说就没有了。”

  除了商品房之外,今年年初的时候,张子玉在当地同时建设开发了三个市场。

  张子玉:“一共投了三个市场,这个市场还有个针织品,小商品市场,还有个家具市场,这个市场,这个市场小,那两个市场比较大一点,正在装修,总共下来是在将近一个亿吧。”

  商品房与市场两个项目的总投资在2个多亿元,张子玉的投资力度可谓颇具魄力,虽然如今的项目进展与销售情况一切良好,有着多年从事煤矿行业经验的张子玉还是明显感到了投资回报的区别。

  张子玉:“这个和煤炭真是不可比,这个的回报只有10%的回报,那个投资就有个50%的回报。”

  李秋娥的焦化厂在去年关闭之后,同样一直在选择转型,她在去年转身投资建成了一个食用菌公司。

  李秋娥:“现在煤焦行业肯定不会长久的,那我就想干一番事业,而且这个焦化产业不在的话,我肯定是闲不住一个人,也爱干事情,想干一番对这个社会,有利于社会的事情。”

  闲不住的李秋娥告诉记者,在考察市场的市场时候,她发现食用菌市场在山西几乎处于空白状态,市场空间巨大,于是她就下定决心投资一亿八千万打造了自己的食用菌王国。

  李秋娥:“现在我的生产规模实际上也是挺大,现在我的生产规模就是3500吨,一年就是3500吨的生产量。”

  规模的出现,李秋娥的企业带动了当地很多煤焦工人转变成为了种植食用菌的农民。

  李秋娥:“咱们在转型发展,把这个煤焦整个关闭了的时候,全部一大批量都休息了工人,所以我们这个厂里面整个带动了一批这个煤焦农民工,这个厂里面。每天还有走后门的,后来想种这些,种大棚。”

  从炼焦到养殖食用菌,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李秋娥的信心十足。

  李秋娥:“但是我觉得我有信心我的产品,你们今天也看了我的产品,我有信心在这个三年之内,我绝对要比煤焦行业要做得好,不比煤矿,但是比这个焦化厂我要,肯定我感觉要好。”

  同样转型从事农业的薛宇铭近来又多了一个雅号:鸭司令,从煤老板到“鸭司令”,薛宇铭身份的转变是因为产业转型。2008年4月至今,薛宇铭投资的生态肉鸭养殖及深加工项目一期工程相继建成完工,标准化种鸭厂、冷冻加工厂、饲料厂、羽绒加工厂等陆续投入运营,完整的生产链条初具规模。

  山西铭信禽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薛宇铭:“就叫鸭司令那是,说白了是大家捧吧,不过咱们公司现在,我们公司现在也带动特别大,养殖量在山西也是最大的。”

  薛宇铭的经营运作模式带动当地大小养殖户220户,从事商品鸭养殖人2000多人,很多失去煤矿的煤老板如今也成为了他的养殖户,闫俊峰就是其中的一个。

  孝义金绿垣养殖有限公司闫俊峰:“当时是因为国家这个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大形势就是支持三农的这一些政策吧,就开始,听说薛总开始建这个场子,我也就开始建这个场子,然后同时他开始能够发展这个养殖了,我的这个场子也就差不多了。”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虽然都是迫不得已的离开了原来的煤焦行业,很多转型的企业家表示,他们将不会再回头。

  李秋娥:“当时也有过这个想法,因为你搞,说白了在山西搞一个带煤字就厉害多了,那利润大得多,但是咱主要离开这个行业也没有想法说再回去。”

  薛宇铭:“确实有,就是把这个,干脆把这个停下来,还是搞那个,有那个想法当时,但是既然做开了,咱做一件事,你既然做开了,你就不可能再停下来,因为这个是产业,而我的个人可以,这个是产业,它不是企业了现在咱们公司,整个一条龙。”

        如何把山西经济的动力从地下有限资源转向地上无限资源?

  资源型地区如何走出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转型发展如何迈出实实在在的步伐?前面我们看到,山西的焦炭老板正在经历一场痛苦的转型。但不管怎么说,煤炭终归是不可再生资源,迟早会有面临枯竭的时候。怎么把山西经济的动力,从地下有限的资源转向地上无限的资源?我们再来看看当地焦炭企业的尝试。

  山西三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镇:“今年以来受这个打形势的影响,焦炭市场不好,处于那个就是保本经营,或者是维持生产的状态,所以这个旅游的收入就可以来维持焦化的这个生产。”

  三佳集团的王建镇告诉记者,去年集团的传统产焦化厂在受到冲击亏损的时候,公司投资的绵山旅游有效的支撑了整个集团渡过难关。

  王建镇:“今年上半年的收入按照就是来旅游的人次70万到80万这个情况,我们现在应该已经收入就是1亿2千万到1亿5千万,就是说用这个资金去来把那个集团所有的这个员工的这个工资,包括他的就是这个经营费用来做,就是这个支撑。”

  绵山以介子推闻名于世,这座历史名山,层峦叠嶂,风光旖旎,由于地处产煤大县,绵山曾是“除了介子推,只剩煤灰堆”的景象,1998年,当地最大煤炭企业之一的三佳公司,开始从黑色的煤焦产业转型,着手开发绵山绿色旅游,截至目前累计投资额已近20多亿元。

  王建镇:“一共是开发出是4个景区,330个景点,在这个十年的时间里头一共是投入20个亿,主要是修复那个文化遗址,配套那个旅游设施,绿化,包括搞一些文化活动,就是在十年的时间里头,一共投入了20个亿。”

  王建镇告诉记者,十年前的绵山文物根本无法与现在相比,由于修护资金短缺,年久失修几乎消失,建筑的破旧就显得有些不堪入目,随地可见的土坯砖、断成两截的柱子、塌掉半边的建筑,三佳资金的进入有效的保护了绵山丰富的文化遗产。

  王建镇:“还需要一个过程,大概我觉得就是差不多

上一篇:国内钢价连续3个月上涨 不少品种价位创出年内新高

下一篇:4827万吨:上半年煤炭进口大起底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