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北车召回动车组今起陆续投用

北车召回动车组今起陆续投用

来源:中国证券报 编辑:李想 2011年11月16日 09:09:55 打印
 始于新兴铸管,收尾于酒钢宏兴,本周,2009年钢铁板块上市公司中报披露工作划上了句号。

    而从上半年业绩情况来看,国内钢铁行业整体仍未“止血”。不仅包括鞍钢股份、华菱钢铁在内的不少大中型钢企仍处于亏损状态,而即便是宝钢股份等账面上实现净利润的钢企,亦踩在盈亏警戒线之上,中期业绩尚不及去年同期的零头。

    有市场人士认为,金融风暴之后,中国钢铁业尽管在四万亿政府投资拉动之下扛过了最为艰难的时刻,但一两年前钢企利润的“黄金时代”却难再重现。由于成本高涨,下游市场景气度或许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出现,钢铁行业正在步入微利时代。

    步入微利时代 钢铁业毛利率仅5.28%

    据天相投资统计数据,截至8月末,天相钢铁板块47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1.05亿元,而去年同期它们的净利润为426.5亿元。

    就个体钢企而言,盈利状况亦如“过山车”一般。以行业龙头宝钢股份为例,2007年中期,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82.54亿元;2008年中期,这一数据为97.14亿元;而到了2009年中期,则仅仅剩下约2.23亿元,比上年同期骤减97.71%——当然,与去年三、四季度的“赤色”财务报告相比,钢企最寒冷的冬天已经过去了。

    “之前是亏损,现在是步入了微利。”同日,河北钢铁集团一位管理层人士道。最新中报披露显示,这家兼并重组后已经跃升为中国第一大钢铁集团的企业下辖的三家上市公司的业绩目前也挣扎在盈亏线上:其中,邯郸钢铁中期净利润为6932.8万元,唐钢股份为9661.9万元,而承德钒钛则亏损9598.9万元。

    “现在(钢企)肯定是微利了。”8月27日,钢铁资讯机构“我的钢铁”分析师张铁山对记者道:“现在一些品种钢,比如汽车板和家电板还是赚钱的,但其他的建筑钢材算是微利。”

    而甫入8月,刚刚回暖的钢材市场再度寒流来袭,钢价接连三周下行。到9月初,以螺纹钢为例,吨钢的价格就已经跌去了1/4。而在钢价的带动下,近日来铁矿石价格也一路下滑,目前已经跌破90美元/吨的关口。

    对此,张铁山认为,虽然随着钢价下跌铁矿石成本也会进行调整,但总体上钢价的弹性比原料价格的弹性要大。也就是说因钢价下滑而减少的利润并不能从原料成本下跌中全部“找补”回来,“热轧成本也就是在3450-3550之间,比前期高点跌了50元左右;螺纹钢减了100元左右。”

    也有市场人士持不同看法,国信证券钢铁分析师王绍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赞同这种判断,“微利的话应该是指去年底。事实上今年7月份,钢企还是出现过暴利的时候,螺纹钢吨钢利润能到1000元左右。”此前,7月底8月初,国内钢厂连续大幅上调出厂价格,曾使得钢厂的螺纹钢和线材吨钢毛利一度高达1200元/吨,超过历史最好时期。

    而在冶金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海民看来,钢铁行业本来就不是暴利行业,“07、08年的行业毛利率平均下来只有8%左右,跟房地产这些暴利行业不能比”,至于眼下,更是薄利变微利了。

    近日,金融研究机构银行联合信息网日前发布的《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钢铁行业金融季度研究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销售毛利率仅5.28%,同比下降4.53个百分点,盈利能力降至2004年以来的最低点。

    利益格局渐变 小钢企利润率高于大型钢企

    作为生产链的中间环节,钢铁行业的上游有铁矿石生产商,下游则是房产、汽车、造船和家电等等行业。而关于在这条产业链上,眼下是否大家都在“共苦”以及谁在吃肉,谁在喝汤的问题,一向人多口杂的钢铁业内的各方却一直声音一致——国外的铁矿石供应商追求垄断和行业暴利,下游需求一收窄,大部分压力就落在了钢铁行业上。

    “目前来讲利润少多了,铁矿石的利润高很多(外矿为主),内矿现在利润也不多,钢厂属于微利的时代。”张铁山道:“下游也同样属于微利。汽车要好一些,但后期汽车产量要下降;房地产的利润也比较丰厚,但现在也降了一些。”

    而这种“不平衡”也正是自2008年底以来,以中钢协为首的中国钢铁行业坚持向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要求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大幅下调,为争取一个合理的“中国价格”而不肯妥协的依据。

    另一方面,不仅是上下游产业链,国内钢铁行业内部的利益分配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

    同样是银行联合信息网发布的前述报告显示,在上半年,大型钢企利润总额同比下降99.7%;中型钢企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02.84%;小型钢企利润总额则只同比下降70.14%,全面超越了大中型钢企。

    显然,在一个不断波动的市场中,与许多家大型国有钢铁企业相比,民营钢企“船小好掉头”的优势就显现了出来。

    业内人士称,小钢厂在这场危机中充分展现出旺盛生命力和更加灵活的经营方式。它们往往通过积极寻找市场需求,适时调整产品结构,挖掘利润空间,反而成为上半年最赚钱的钢铁企业。

    北京钢联资讯总监徐向春认为,小钢厂之所以在上半年的盈利表现强过大钢企,一是铁矿石原料成本因素,大钢厂消化得都是高价的长协矿,而小钢厂则是随行就市,购买现货矿,在上半年特别是第一季度,现货矿远低于长协矿,这就体现出小钢厂原料采购灵活的优势。

    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的投资方向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因此以建筑钢材为代表的长材受益最大,而板材受益较少。在今年上半年,热轧板与中厚板的过剩最为严重,所以板材价格一直上涨幅度不大。而在当前,板材主要集中于大钢厂,小钢厂则主要生产长材。因此,这是大钢厂盈利状况不佳的重要原因。

    “生产线没法改。现在生产板材的连轧机,也不可能改生产长材啊。”上述河北钢铁集团人士表示。对于不少前些年大力投产板带材产能的钢企来说,似乎也只能望市场而兴叹,眼看着小钢厂分走了大块本来就不多的“蛋糕”。

    “当年提倡产品结构调整,上高端项目,学习西方国家增加板带比,所以很多国有钢企就一下子纷纷上马板材项目。”刘海民道表示,这也正是目前连高端板材产品都出现供给过剩的原因。

    而至于是否大钢厂也该随行就市,刘海民不以为然:“谁知道等你调整了产品,市场是不是又变成另一种样子了呢。”

    对此,他颇为感慨地表示,几年前其曾认为以中国钢铁业中民营钢企占半壁江山的情况,

上一篇:有色金属需求或改善 九月铅和铜价支撑力强

下一篇:“力拓案”与“中国价格”双双悬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