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80>钢铁市场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在市场不利的时候,市场调节就自然会发挥作用,对企业进行优胜劣汰,实现供需平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许多国有钢企依旧“输不起”,依赖国家的援助扶植坚持挺立着,导致市场机制发挥不了作用,整个
钢铁行业的走势也因此混沌不明。
钢企纷纷挤压成本
对于国内众多此前出手豪气的钢铁企业来说,眼下也需要为了利润而“锱铢必较”了。而在众多钢企的年报、中报中也频频出现一个词——“降本增效”。
“对于单个企业来说,不大可能改变外部环境,像宏观经济或者铁矿石原料价格什么的。”前述河北钢铁人士道,“主要还是进行降本增效,譬如改进运输方式和原料的配比。”
他同时表示,现在很多钢企纷纷仰帆海外购买矿产资源,但事实上对降低铁矿石成本的作用不大,更多的是进行一种战略储备,当然这对钢铁行业未来的发展肯定是有利的。
对于不少机构庞大的钢企来说,各种繁冗的费用支出也蚕食了不少利润。
“目前很多钢材产品质量趋于同质化,即便是宝钢,尽管产品的质量比较好,但在市场上每吨也就多卖一百多块钱,这在数千块的价格中,占的比重很小,毛利率差别不是很大。” 刘海民道:“所以钢企的利润还是要看如何压缩成本。我做过一个调查,计算包括管理费用在内的各种费用成本在企业利润中所占的比例,而排在前面的基本上是国有钢铁企业。”
据悉,不久之前,宝钢集团已正式开始推行建厂以来规模最大的管理改革方案。有宝钢集团内部管理人士透露,宝钢计划今年降低30%的管理费用,精简机构成为实现该计划的重点手段。据了解,经过变革,宝钢总部将从原先的14个职能部门、45项职能,变革为10个职能部门、38项职能,部门负责人、部门副职和职能负责人从54个岗位变革为33个岗位。
“反过来说,这证明之前有很多费用支出是可以削减的。”刘海民笑道。
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学院教授许中波亦直言,尽管宝钢此次管理改革的力度为建厂以来之最,但“出手依然不够狠”,“中层再削掉500个都没问题”,“只有通过改革,宝钢才会在市场经济中,由笨重的大象,瘦身为灵活的猴子”。
此外,一些正在推动兼并重组的钢企也尝到了甜头,刚刚挂牌未久的河北钢铁集团就是一例。自去年下半年开始,唐钢集团、邯钢集团等河北省内钢企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联合组建河北钢铁集团,并迅速实施了内部整合,统一了采购、销售等部门。
“兼并重组有利于企业发挥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河北钢铁集团成立以来,组建了销售、采购和矿业等公司,光节约的采购和物流成本就有10亿元,并在钢材市场上提高了定价的话语权。此外,向银行借款的话,大企业也比较容易融资,并且可以降低基础利率。”该河北钢铁集团人士道。
然而,节流的作用毕竟有限,对于国内钢企来说,市场早日回复景气,为利润开源才是当务之急。但从目前来看,钢铁业的微利时代将持续多久,市场各方依旧处于雾里看花、众说纷纭之中。
刘海民坦率地表示自己的预计并不乐观,他认为,尽管在政府大量投资拉动之下,钢铁业有所回暖,但四万亿的投资终有用完的时候,国家的投入也是有限度的,如果到时候钢铁业还未出现明显的好转,麻烦就比较大了,特别是对于一些资金链已经比较紧张的钢企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