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如何让人们“住有所居、居有所乐”,同样是与会代表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多名规划师,围绕着转型发展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主题,以及如何“居有所乐”的小主题,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最牛蜗居不在南京在香港
今年7月15日,本报曾报道过南京出现了一套住了30多人的200平方米住宅,这在网上被网友称为“最牛蜗居”。可在昨日的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来自香港规划师学会的年轻规划师却用实例告诉大家,最牛蜗居其实在香港。
来自香港的年轻规划师谢佩霖小姐昨天举例道,在香港最受欢迎的出租屋、笼屋和棺材屋,居住条件其实“差得惊人”。她说,曾被曝出的一套出租房里,最高的住人纪录为60平米蜗居19人。这些人共用一个厨房和卫生间,铺位能高达3层,上铺的人能钻进去睡下都需要一定“体操功夫”。由于单人居住面积过小,这样的出租房被当地人戏称为棺材屋。而就是这样条件简陋的棺材屋,平均每平米的租金却比许多豪宅的单价还贵。
可另一方面,香港的豪宅还在向雍容、奢华的一面发展。谢佩霖表示港府也在想办法帮助过于困难的居民解决住房问题。除了大陆所熟悉的增加土地供应、增加印花税以遏制投机、增加中小户型的单位供应外,还推出了购房自住计划,包括将一些长期租住的居民,在购买所租房屋时,可以享受租住期间所缴纳一半净租金的资助,以缴纳部分首付等措施。此外,从民间到政府,还有很多针对追求华而不实的房屋的批判和抵制。香港规划师代表的发言,也引起了许多大陆同行的认同。
小区边上建起“高架步行系统”
高密度住宅也可以住着很舒适
“香港是个密度很高的大都市,这些年内地很多大城市密度也越来越高,将来不可避免地会走到香港这一步,香港的一些设计经验有助于内地提早做些预防和准备。”昨天的规划年会上,剑桥大学建筑博士、城市规划师梁锦诚以两个案例来阐述他的理念,“我要说的两个地方,你们在建筑规划类杂志中是看不到的,你们去香港旅游,导游也不会带你们去”,吊足了内地设计师的胃口。
高架步行系统边走路边赏景
乍看像经济适用房,但是香港人都爱在这里买房安家,房价高达8万港元每平方米,位于九龙城区红磡东南部的黄埔花园就是这么一个神奇的地方。“平凡的外貌背后有着不平凡的城市设计理念。”梁锦诚说,黄埔花园共有88幢住宅大厦,住着32400人,因为接近启德机场,楼宇有高度限制,最高只有16楼。区内道路是私家路,没有地面停车,居住环境很幽静。
黄埔花园周边的“高架步行系统”尤其值得推荐,“沿红磡南道很长,可以从住宅走到商场,走到别的大厦,走到车站。这个高架步行系统有风雨连廊,防晒避雨,沿途有绿树成荫的坡道公园,让人在赏景中不知不觉过了马路。这个高架系统除了政府建造外,局部由私人建设,靠着契约的约束防止了私有化,都是24小时向公众开放的。”梁锦诚说。
邀开发商提前参与政府规划
“做城市规划设计,画图纸不是最费神的,最难的是平衡制度上的限制,在考虑了各方利益后,仍然能造出一个高品质的建筑满足市民需要。”梁锦诚的观点很犀利。他说,2007年获香港规划师学会年度优异奖的东涌市中心是一个样板,它成功的关键在于最终落实机构参与规划。当年,最终落实地铁公司参与了政府规划,以综合设计方法来规划,避免了基础建筑造成的分割,从市民需要角度来做规划,合理利用了公共空间。现场的内地规划设计师们对于开发商提前参与政府规划的做法感到很新鲜,不过他们普遍认为目前在内地可行性不大,特别是公共空间给开发商设计建造很可能会带来私有化问题。梁锦诚坦言,香港也存在这方面问题,采取的措施是把契约公布在网络,请市民来监督,但是想做到完全避免,还需要社会文明的进步。
留出天际线打造海滨长廊
香港拥有全球18个最美的城市天际线之一,由于城市建筑越长越高,使得环城之山形成的美妙天际线被淹没不少,养眼的维多利亚港也不能较好地显露。“发展和限制是富有争议的议题,我们认为应该以公众利益为大前提,香港下一步要塑造天际线,保护山脊线,缔造优质的生活空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规划署助理署长李志苗说。
香港特区政府2002年在维多利亚港新建了7个观海景点,又在太平山新建了1个眺望维多利亚港的景点。2007年又启动了保护山脊线、天际线规划,将限高列入法定规则,较高的建筑建在内陆,较低的建筑物在海边,从内陆到海边呈梯度递减,山脊线20%的山景划为不受建筑物遮挡地带。
除了改善生活空间,李志苗认为城市设计还要保存和提升城市特色和个性,通过港片而为大陆人所熟知的九龙塘、跑马地、油麻地香港标志性老城区将得到保护,在限高的同时,还要提成地方特色,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