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三条地铁新线路和纬七路长江隧道一齐通车,不仅方便了市民出行,沿线楼盘也受益颇多。多个交通利好能否让宏观调控下销售冷清的南京楼市火一把?记者昨日采访发现,无论是江宁、仙林的“地铁楼盘”,还是江北的“隧道物业”,都对交通利好反应平平,多数开发商不想搭车促销。
兴奋吗?不会!借地铁新线和隧道促销的几乎为零
由于楼市新政的影响尚未退去,开发商对交通利好并没有表现出异常兴奋,记者昨日采访了多家沿线楼盘,借地铁新线和隧道大打促销牌的楼盘几乎是零。
南京城南板块的地铁盘近来格外惹眼,小行站附近的金浦名城世家此前公布的均价从预期每平方米1.8万元调低到了1.53万元,如果算上七七八八的折扣,最便宜的只要每平方米1.2万元,一套120多平方米的三房,最高优惠了17万多。“基本到位了,不会再有新的优惠了,”该楼盘的营销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这个项目跟今天新开通的三条地铁新线搭不上界,不过地下交通的便利,会吸引更多偏远板块的市民来买房。“优惠后卖得还不错,一半以上的房源被抢完了,近期不会再搞促销。”
在过江隧道的北端,阅景龙华和海都嘉园是距离出口最近的楼盘,记者在采访中了解,这两家楼盘都没有什么新房源推出,而位于桥北板块的旭日爱上城和金泉泰来苑,则在上周不约而同地大搞优惠促销,房价已经拉低到了每平方米7500元左右。“7500元的价格不会再往下走了,去年底也就是这个价,针对过江隧道搞新的优惠?不可能。”金泉泰来苑的销售负责人表示,新政的影响还在,虽然有交通利好,但是买方的观望心态还是很浓厚,“作为销售方,涨也不是,跌也不是,很矛盾,就这样吧。”
而临近地铁一号南延线的江宁楼盘,也基本没有促销活动,记者致电小龙湾站附近的21世纪国际公寓和瑞鸿名邸,两个楼盘的销售人员都表示,“地铁开通,我们没有促销优惠活动,还是正常销售。”此外,临近中国药科大学站的伴山香槟园别墅也没有促销活动,南京交院站的文鼎雅苑选择在6月开盘,也不赶搭地铁开通这班车。
担忧吗?有点!不做无谓的“抗争”省得影响名声
开发商为何对三条地铁线和长江隧道的开通利好不热衷?业内人士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交通利好无法“对冲”调控带来的观望氛围,对销售的促进不大,因此没有必要借机大做文章。
“5月28日几大交通工程开通,地铁楼盘最集中的江宁楼市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一个月以来,随着一号南延线开通日期的临近,来看房的人确实多了,而且大部分是冲着地铁来的,但很多人光看不买,售楼处里很热闹,但销售数据并不理想,在这种情况下,再借地铁大肆促销、宣传就没有意义了,何必做这种无谓的‘抗争’,一旦促销了没效果,还影响名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宁楼盘开发商告诉记者,出行方便了,地铁的开通可以让更多的买房人在南京各板块中选择江宁,本月初,某网站曾组织过一场大规模的看房行动,12辆看房车7辆直奔江宁,可见市民对江宁楼盘的认可。
不过,这种利好还不足以促使市民打破观望,出手购房。此前原本有不少江宁楼盘打算在地铁一号南延线开通之际正式开盘销售,但目前大多推迟了开盘计划,“开盘业绩不好,直接影响消费者对楼盘的信心,还不如等等再说。”
此外,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江宁很多楼盘并不缺钱,已在去年一轮房价高涨时赚足了,如果手上没有新地块,没有大量资金支出的压力,就不会急着通过销售来回笼资金。南京楼市此前大力度促销的和府奥园等楼盘,大多是去年开工的,上一轮没有赚到钱,开盘当然需要快速回款。不差钱,这也是江宁开发商懒得借地铁促销的又一原因。
而对于江北楼盘来说,目前在售的主要集中于桥北板块,距长江隧道比较远,且隧道又是收费通行,小车一天来回就要30元,一个月按22天计算的话,光隧道通行费就要660元,也削弱了交通利好的影响力。
观望吗?继续!交通虽改善,但要真正买还有些犹豫
记者对消费者的采访也证实了开发商的担忧不无道理,交通利好虽然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关注地铁新线和江北的房子,但真要出手购买,他们还有些犹豫。
昨天上午,记者在江北明发滨江新城三期的商业街区里看到,16家中介公司有3家“铁将军把门”,开着的13家中介生意还不错,比上个礼拜记者在现场看到的一半都关门要好了很多。走进我爱我家滨江店,正好有客户来看房,一对小夫妻正在挑选婚房。
“就选这边的房子吧,7000多元的价位,我看还不错”,刚领证才一个月的小李说,跟老公在江北看了快半年的房子了,从10000多元看到现在的7000多元,她觉得到了该出手的时候了。不过,她老公石先生却不同意现在买房,他告诉记者,尽管过江隧道通车了,今后还会建设更多的过江通道,但楼市新政的调控还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江北的这批房子是从每平方米三四千涨上来的,现在回到7000元我还是觉得有点高,关键是这里的房源量很大,我们又不急着买,先住父母那里,等再降点吧。”
类似石先生这样的“等待派”为数不少,很多买房人都认为地铁等交通利好不至于在短期内会迅速抬升房价。有市民表示,楼市调控才一个多月,应该说刚开了个头,如果一次交通利好就带动房价上扬,政府势必还要再出“狠手”,这样的局面是谁也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