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长江隧道"凉飕飕" 体验5分钟"穿江之旅"

长江隧道"凉飕飕" 体验5分钟"穿江之旅"

来源:扬子晚报网 编辑: 2010年05月28日 08:13:00 打印

  今天上午,南京长江隧道、地铁一号线南延线、二号线将全部开通。昨天下午,南京市政府组织媒体记者先行穿江而过,体验了一把过江的便捷。从河西扬子江大道到浦口的总部大道,花费时间5分钟左右。不过,由于长江隧道位置离主城区有点远,今后恐怕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来去隧道口的路上。

  感受一:真快

  一转眼就到了江心洲

  从梦都大街右转上扬子江大道,就可以远远看到夹江大桥位于车左前方。向北走,不到绿博园的地方是长江隧道的匝道口。从右侧往长江隧道方向的匝道上去,转个弯,独塔自锚式悬索夹江大桥就在眼前了。

  车上的记者纷纷掏出手机、手表计算时间。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大家还在讲着话,一转眼的工夫大巴车已经到达了满目葱茏的江心洲。“真快!”记者们由衷赞叹,从上引桥开始算起,一共不到1分钟时间。“早就该建这么一座桥了,往来江心洲这么方便!”有记者说道。

  呈现在记者眼前的,就是长江隧道的入口,两个巨大的半圆形隧道口打开了江底“穿越之门”。由于施工单位还在进行通车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媒体过江的大巴是从左侧的反道通过的。双向六车道的设计,单侧就是三个车道。江底时间3分钟,出了江北的出口,500米左右的地方就是长江隧道收费站,一排双向20个通道,看着收费站和远处的浦口经济开发区一些厂区,记者终于回过神来,原来这一会儿的工夫,我们就已经穿越长江来到了江北。

  感受二:真凉快

  隧道“完全泡在了长江里”

  进入过江隧道后还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冷。大巴车开进隧道之后才半分钟的时间,车内的温度就有明显下降。在隧道最深处,记者刚一下车就打了个寒噤。中国铁建铁四院城建分院副院长、长江隧道总设计师韩向阳告诉记者,最深的这个地点,距离长江江面65米,而长江隧道的顶就直接与江水相依,可以说是“完全泡在了长江里”。

  在隧道里实地采访了15分钟左右,不少记者都直呼“好冷”,手脚冰凉好像掉进了冰窑里。为什么长江隧道里这么冷?韩向阳说,一方面是因为隧道在江底,另一方面虽然尚未通车,隧道里的通风设施全都打开了,所以风也会显得比较大。

  感受三:真漂亮

  防火、逃生设计国内第一

  隧道内部装修用“洗净铅华”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黑色的沥青路面,烟黑的防火顶,反光乳白色的装饰侧板。乍一看,真看不出它如何攻克了世界六大难题。通过韩向阳的介绍,记者才了解到,它的高科技和功能都“隐藏”在新材料的运用和设备上:穹隆顶上每隔几十米安装了一组射流风机,直径1米多,像是飞机机翼下的巨大涡轮;看似平淡无奇的沥青路面,透水降噪;而行人看不见的地底下,还隐藏着另一个“半圆”,即隧道的逃生通道。“这个防火、逃生通道设计是国内最先进的。隧道里每隔80米就有一个刷上橙色漆的逃生通道口,通道口在地上,是一块黑色的大铁盖板,不过提起来却是轻而易举的。”听了韩向阳的介绍,记者好奇地走上去试了试,果然,将盖板中间的一个金属把手直接向上轻轻一提,内侧的助力杆就自动将盖板掀起来。可以看到,下面是一个滑梯通向下层逃生通道,通道里同样灯火通明。

  一旦起了大火,烟会不会从这一个个通道口进入下层?韩向阳说,设计时就考虑到这一点,给下层逃生通道装配了正压送风,使下层气压大于上层,这样烟就下不去了。

  感受四:好难找

  通往隧道的线路有点绕

  不过,江南江北一个来回走下来,记者们虽然倍感新鲜,却也有个普遍的体会就是路难找。记者们乘坐市政府安排的大巴去隧道,大巴司机在找扬子江大道时就多走了一大圈冤枉路,结果从长江路走到扬子江大道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还是在下午两点多时的非高峰期。

  江南江北穿越隧道线路图

  从江北去江南

  1、桥北泰山新村的居民,可以从柳州路转到浦珠路,最后由总部大道进入隧道。

  2、从泰山新村路口转到泰西路,经点将台路也可以进入浦珠路,最后由总部大道进入隧道。

  3、宁六高速过来的车辆,可以不经过泰山新村,直接 在北侧的东大路右转,然后再上沿山大道。

  从江南去江北

  1、从新街口出发,可由汉中门大街左转进入扬子江大道,再进入隧道匝道。

  2、城东或城南出发,可由赛虹桥立交上梦都大街或河西大街,右转进入扬子江大道,再进入隧道匝道。

  3、从鼓楼出发,可由草场门大街左转进扬子江大道,再进入隧道匝道。

  4、下关方向的车辆,可经定淮门大街左转进入扬子江大道,再进入隧道匝道。

上一篇:鞍钢攀钢联合重组 可望成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大钢企

下一篇:地铁楼盘隧道物业 谁都懒得借"东风"吆喝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