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世界五大钢铁企业管理分析报告

世界五大钢铁企业管理分析报告

来源:中国钢材贸易网 编辑: 2009年11月09日 11:31:00 打印

  对国外五大知名钢铁企业管理考察分析报告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副会长 刘振江

  2009年11月5日

  同志们:

  今天,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召开管理年会。这次管理年会比较重要,因为钢铁行业正处于困难时期。与前几年相比,钢铁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更加突出,日子好过时领导好当,困难时期企业经营管理头绪更多,稍有不慎,不良效果兑现很快。而且,今后怎么办?发展方向和战略调整等都是企业管理中的大事,企业管理本来就是企业发展中的永恒主题,现在则尤为重要。

  钢铁协会很重视这次年会,作了认真、充分的准备,提供了大量材料,会议内容丰富。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年会,对加强企业管理、克服当前困难、促进企业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按照会议的安排,我在这次会上重点介绍对国外五大知名钢铁企业的企业管理进行考察的情况,我不立足于全面介绍这些企业的情况,而是结合我们的情况,对认为值得借鉴的地方作些分析。不可能周全,仅供大家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为什么要考察国外的管理?决定出国考察是在2008年初,当时正是钢铁行业红火的时候,是中国钢铁工业有史以来连续高速发展的第八个年头。但我们已经意识到,我们的企业管理进步,与我们先进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还不够匹配,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各企业间雷同的东西多,差异化创新较少,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管理还是有些滞后。因此,钢铁协会决定组织部分大钢的主要领导,即董事长或总经理,对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的企业管理情况进行考察研究。

  我们先后考察了日本的新日铁、JFE公司、韩国浦项、德国蒂森克虏伯,以及总部设在卢森堡的阿赛洛米塔尔,他们五家都是世界排名靠前的先进钢铁企业集团。过去境外考察重点通常是技术装备,这次考察的重点是企业管理。宝钢在多年建设中形成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引进先进设备技术的同时引进先进管理,创造了不同于传统钢厂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多钢厂都在积极引进和吸取国外管理中的先进技术和方法。我们这次考察先进企业管理的重点是了解其发展理念、发展战略、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方面的内容。我今天先重点讲一下管理体制和机制。

  一、关于企业管理机制

  1、企业管理的核心点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管理的基本内容是管理者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管理的核心是实现目标。因此,尽管企业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很多,但搞好企业管理必须抓住核心点。企业管理的核心点是什么呢?应该是:正确调整生产关系,合理组织生产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一定要围绕这个核心点研究企业管理。

  2、企业管理体制

  通过对这五家企业的考察,我们有个共同的感悟:企业管理的核心点得以有效实施的首要保证应当是企业管理体制。这和治国一样,治理国家须有国家体制,也叫国家机器,其中政治体制、政治制度在国家机器中是首要的,是左右政府、军队和司法的。企业是以资产为纽带的经济实体,这个经济实体的“上层建筑”,也就是法人治理结构,是有效进行企业管理的先决条件。先进的管理若来自于先进的管理体制,这个管理是可持续的,先进的管理若来自于时任领导者个人魅力,管理的可持续性容易因人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研究企业管理要先认真研究管理体制的先进性,再研究高层领导的管理,这两点有了高度,企业管理才能有高度。

  企业管理体制必须与经济基础、资产纽带相协调,与企业业务主线相贯通,同时具备高效运转的机理。这五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共同点就是都设有董事会。但仔细分析一下,则发现他们在董事会的设置上又存在着许多差异性,在有些方面这种差异性还比较大。集中在董事会的定位、董事会与股东大会及其他机构的横向纵向关系、董事会成员构成及职责设置等方面互有差别。这些差别都与他们各自企业的资产构成、企业布局、产品结构、企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直接相关,这恰恰说明这些企业在董事会的设置上紧密地结合了本企业的实际。这五家的情况说明,企业管理体制在世界上没有唯一模式,也不应该是只有一种模式,否则就是形式主义。

  我认为值得我们注意的主要有三点:一是我们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对法人治理结构的设置要防止唯一模式化、齐步走、注重形式。应当特别注重法人治理结构的内涵,注重“神”与“形”的统一,要从运行机理上研究并确定它的运行机制,尤其不能脱离本企业的实际。流于形式上的雷同、千篇一律,在实际运转当中,或者好看不好用,或者形同虚设。二是企业管理体制与管理者是不可分割的,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最为关键的,这个关键作用要发挥到最佳,必须充分考虑管理体制设置与管理者配备包括岗位设置的协调统一,有时对双方做些必要的调整也是必须的,这也是管理的科学性,不是死条条能解决问题的。三是通过对这五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剖析,我认为要考虑到各国国情的不同,但不能成为学习借鉴的障碍,我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特点借鉴他们的做法,不是不可学或学不了,也不是生搬硬套。

  3、法人治理理念

  综合这五家企业的法人治理理念:一是对股东负责;二是注重提高效率,将决策效率、执行效率、经营效率、应变效率、运行效率等顺畅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谨防风险,很注重监督,特别是来自外部的监督。因此,他们的法人治理结构都设有董事会、监事会,下设专业委员会和经营管理层,构成了完整的、常规性的决策、监督、经营管理体系,实行了决策与经营、决策与监督相对分离的管理体制。虽然分离,但又不是以相互制肘为目的。

  4、五家企业总体架构的对比

  这五家企业都坚持了以钢铁为主业,突出钢铁特色和优势,视不同情况对主业实行工厂制或公司化体制;都对非钢产业实行了公司化体制,集团与非钢产业构成母子公司体制;都是扁平化组织结构。

  新日铁钢铁产业重心在日本国内,分布全国各地的下属10家钢铁生产厂只负责生产,不是独立法人,即新日铁实行的是公司与工厂的管理体制。新日铁对这些生产厂原来是四级管理,后改为三级管理,现在为两级管理体制。什么品种生产多少由大部门下达,供应、销售、财务、科技、人事等都由对应的大部门管,他们的生产厂属我们的大车间性质。从而形成了生产经营从决策到生产环节的直线式、扁平化管理体系。

  浦项对留在国内的浦项和光阳两个钢铁厂实行的也是公司与工厂体制,对其它产业和海外钢铁产业以全资、合资方式实行了公司化体制。

  JFE把以钢铁产业为核心的五个产业(钢铁、工程、城市开发、微电子、科研)成立了五家股份公司,实行了母子公司体系。

  蒂森克虏伯由钢铁生产、产业发展、加工服务三块组成,组成三家集团化公司,遍及欧、美、巴西、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形成了多层次的母子公司体系。

  阿米集团是由世界上两个最大的钢铁企业合并成立的,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跨国钢铁集团,分支机构遍及全球。阿米的构成比其他四家更复杂,他们从合并过程中就着手了整体优化的整合,设立了若干个生产经营管理板块,各板块负责该区域和领域内的公司和生产厂,从而形成了从决策到经营管理,再到生产环节的集团经营管理体系。阿米集团对财务控制、投资控制集中统一,集团实行统一采购,对销售实行不同地区的高限、低限指导价。可以说,阿米结合自己的特点构建了独特的管控体系。

  5、五家企业法人治理方式的对比

  五家企业在董事会、监事会设置体系和二者之间的职责权限划分不同,从而使他们在内部治理方式上既有共同之处,又有明显差异。

  新日铁、JFE、浦项在股东大会下分设董事会和监事会,他们采用“大董事会、小监事会”的做法。董事会的职能比较全面,工作重心放在决策、运行监管和领导经营管理。监事会主要承担对董事会的监督。他们的内部董事侧重运营,外部董事侧重监督。

  蒂森克虏伯结合自己的企业构成情况,采用了“小董事会、大监事会”的做法,董事会成员少于监事会成员。董事会成员8名,决策快,董事会的职责放在决策和领导经营管理。监事会成员22名,下设6个委员会,监督面广,监事会不仅承担对董事会的监督,还承担对运行情况的监管。

  阿米集团股东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是集团的决策和监管机构,即董事会和监事会合二为一,但在董事会内决策职能和监督职能是分开的,董事的职责也是分开的。

  6、五家企业经营管理层的对比

  新日铁、JFE、蒂森克、阿米四家企业在董事会下直接设置经营或管理委员会。这是董事会之下所设的若干工作委员会中最大的委员会,经营管理委员会是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之间最紧密的联系纽带,是决策层与经营管理层之间“无缝”对接的组织。经营委员会的总裁(总经理)由集团董事长担任,外部董事不在经营委员会任职。经营委员会的主要作用:一是提高董事会的决策在经营管理层的执行力度和执行效率;二是董事会能够透过经营委员会动态掌握经营管理情况,能够准确且快速地做出决策,从而提高决策效率;三是根据董事会的授权,经营委员会可以在董事会休会期间,代行董事会对日常经营管理进行决策,从而提高应变效率、经营效率和运行效率。董事会下设的若干委员会工作的落实通过统一设定的若干大部门,大部门精减高效,按业务范围分头对下实施管理。

  7、建立精干、高效的董事会

  ⑴减少董事会成员,减少或取消外部(独立)董事。如新日铁和蒂森克虏伯的董事会已没有外部董事,新日铁的董事人数已从最多时的48人

上一篇:特邀评论员——市场“暖冬”迹象明显

下一篇:交行预计明年新增人民币贷款8-9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