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工,进行有序的合作,发挥三方各自的优势。比如高校,应侧重于基础性研究,侧重于基础理论的研究;科研单位应侧重于中间试验的研究;生产单位应侧重于生产过程的研究。在各有侧重的情况下,共同搞好中间衔接,如果错位或从头包到尾,不利于各尽所长的产、学、研相结合。我国以项目经费为支撑的科研项目,因经费分配常常影响三者关系的正常处理,也因知识产权问题影响三者关系的正确处理,这是我们在产、学、研相结合中需要注意的。我们企业自己确定的科研项目,在寻求产、学、研合作伙伴时要努力做好这一点,同时,加快自己科研团队的建设。
⑵保护环境。五家企业都很重视环境保护,视为社会责任。考察中日本对环保呼声最强烈,我感觉他们已经意识到地球变暖、海水升高对他们这个国土面积狭小的岛国是多么大的威胁。他们不但强烈呼吁,自己也在努力做,如JFE从集团总部到直属各生产厂都设置独立的环保管理部门,同时内部监察部门加强了对环保的监察。我们看了JFE新建的一套吸纳城市废塑料,加工成炉料节省焦炭的系统,属环保设备,虽是亏损生产,但在尽社会责任。
⑶设备管理。他们都已纳入财务资产的统一管理,设备统一采购。考察中看到新日铁的设备大型化最突出,他们只有5个厂有高炉,共9座,其中5000M3以上的3座,最大的5775M3,4000多M3的4座,3200M3的1座,2900M3的1座。他们的设备大型化与集中生产有直接关系,确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一定缺陷,一是停炉检修对总产量影响较大,二是对炉料供应稳定性要求高。我们在设备大型化方面,不应该全是越大越好,在产业政策范围内要与企业的规模、产品结构相配套,若与企业的规模不配套,就容易出现大马拉小车,一些批量不大的品种用大设备也不经济,还是要从实际出发。
总之,企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是受包括人在内的各种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对它的研究和创新也是没有止境的。在中国钢铁工业和钢铁企业发展的现阶段,我们加强企业管理,要和企业面临的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和落实国家《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相结合,和国务院最近下发的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8号文相结合,把我们的企业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把中国的钢铁产业提长到一个新高度,实现又大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