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引发A股大幅震荡,周三上证综指大跌逾3%,周四个股普涨热点活跃。政策开始退出,后市将何去何从?我们认为,超预期的政策退出,有望打破现在的预期困局,有助行情走得更远。
超预期“早调”抑制过热风险
从今年1月初以来,市场预期就较为谨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少投资者担忧“经济过热、高通胀”,并最终导致政策严厉调控,股市再现2008年般的大熊市。担忧经济过热的逻辑为:一是通胀压力回升很快,季调后CPI和PPI环比趋势折年率很高,2009年12月的食品、生产资料等价格也出现超季节性因素的上涨;二是倾向于政府出于稳定经济保就业的考虑,政策调控时点会偏晚,从而将纵容通胀的上升。而如今,存款准备金率小幅上调,有助于增强投资者对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健康预期。
降低对资产泡沫预期
我们认为,不用过度担忧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资金面的影响。这只是伴随经济快速上升的初期适当调控,而不是2007、2008年那般在经济周期高峰点暴风骤雨般的严厉调控。从A股历史来看,缓慢加息和准备金率上调的反应往往并不改变市场中期趋势。
尤其是,当前全部A股整体PE仍处在较为合理的区间,以2009年业绩计算的PE(假设2009年净利润增长28%)仅27倍,若考虑2010年30%的增长(券商策略报告的一致预期),动态PE仅16倍。股票的内在价值决定了资金的流向。
我们认为,政策超预期早调,降低了投资者对资产泡沫的预期,安心于盈利驱动的行情。虽然政策退出的预期,不利于市场估值中枢的提升,但是,经济快速增长、温和通胀的情景对于企业盈利增长更为有利。从中期行情角度,跟高通胀风险相比,平稳的经济环境中,A股行
情将走得更远,避免了政策“晚调、大调”对经济和股市的猛烈冲击,避免了行情的大起大落。
寻找成长股博弈金融创新
因此,A股将会在资金和盈利的博弈中震荡前行。投资策略上,建议在今年震荡行情中,始终保持仓位的灵活性,逢高卖出,逢低买入。投资主线上,沿着经济结构调整、金融创新和经济增长寻找机会。
首先,寻找成长股的机会。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个股盈利超预期的机会将很多。特别关注符合经济转型、政策大力支持的方向,包括物联网、三网融合、科技下乡、工业节能等等。相关行业在信贷支持、税收优惠、资本流入的多方支持下,可能取得爆发性增长。对于一些具有新的盈利模式和增长潜力的次新股,也可在市场波动中寻机吸纳。
其次,金融创新预期下,关注券商、股份制银行等大盘蓝筹股的机会。根据海外经验,指数成分股在股指期货推出后会产生相对溢价,这跟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密切相关。对套保所进行的指数拟合组合进行分析,50个样本股票组合的模拟结果是最好的。因此,前50大权重股集中的银行、券商、保险等行业,受基本面向好、股指期货推出的合力驱动,有望引发阶段性蓝筹行情。
第三,把握周期性行业的阶段性机会。一方面,投资延续高增,政府投资在建项目的后续投资维持高增、房地产投资高增,以及信贷季节性高增;另一方面,汽车、家电、IT等内需消费强烈拉动以及外需回暖,都对投资相关行业有显着的拉动作用。建议阶段性操作受益经济快速增长、股价涨幅相对滞后的周期性行业,包括受益出口回暖的航运业,产品价格有望上涨的化工子行业,受益供需关系双改善的水泥、钢铁等,受益物价快速上升预期的煤炭行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