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有想到,2009年度铁矿石谈判会节外生枝,演绎出惊心动魄的“间谍门”。
7月5日,力拓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胡士泰等4名员工被公安部门拘留。之后,外交部以及上海国家安全局的对外声明中,都表明这一拘留与4名员工从事间谍活动有关。其中,外交部表示,胡士泰涉嫌为境外窃取国家机密,中方希望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调查。而上海国家安全局给予媒体的声明则更为明确,胡士泰等4人涉嫌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拉拢收买中国钢铁企业内部人员,刺探窃取中国国家秘密,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由于胡士泰作为力拓铁矿石谈判组成员,而2009年度铁矿石谈判到7月份依然未有结论,使得业内外自然而然都将“间谍门”事件与铁矿石谈判联系起来。力拓是如何“拉拢收买中国钢铁企业内部人员”?此次被拘是简单刑事案件,还是中国整肃“间谍”与“内鬼”的重要一步?这一事件对今年度铁矿石谈判又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些,都成为业内外热议话题。
“拉拢收买”早已有之
商业谈判,情报自然最关键,何况是事关数百亿美元的铁矿石生意。
在胡士泰被拘留后,不少钢铁企业负责人都向媒体透露,包括力拓在内,三大铁矿石巨头在与中国钢铁企业的接触中,常常以多种方式尽量获得中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益数字,其中有些属于企业秘密,包括生产成本、毛利率、生产技术参数等等,而这些,都能成为铁矿石谈判时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铁矿石巨头可以由此知道中国钢企的底线何在。
钢铁行业分析师吴文章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不能把被拘事件和铁矿石谈判直接挂钩。但外国巨头在中国进行经济情报的收集这一情况一直有,只不过过去没有引起重视。
过去几年的铁矿石谈判,中国企业耗尽心血,但结果都不好。从2003年宝钢等中国企业开始坐上谈判桌,包括今年在内的6次谈判中,除了2007年度宝钢以9.5%的价格涨幅快速取得首发定价权之外,其余年份的谈判都如同持久战,耗时7、8个月,最终都以中国企业被迫接受国外“首发价”而告终,每次的价格涨幅又都在中国企业预想的上限甚至更高。作为全球铁矿石最大进口国,进口量已经占到全球贸易量的一半,中国没有一次享受过“中国式优待”,让人揪心。
“内耗问题”一直存在
胡士泰被拘留后,有媒体传出国内钢铁企业相关铁矿石负责人也被拘留或找去谈话,但目前,相关公司都没有对这些传言进行正面回应。
但不管有没有“内鬼”涉嫌违法,中国钢铁企业之间“内耗严重”、“步调不一”,是每年铁矿石谈判最头疼的问题,包括今年谈判过程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也三令五申,严禁相关贸易企业在铁矿石进口中“开小灶”。
“我的钢铁”网副总经理、著名钢铁业分析师贾良群表示,每年铁矿石谈判漫长而艰辛,确实与我们动作不一致有关,我们无法拧成一股绳,自然容易造成信息泄露,而力拓事件事实上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今年以来,中国钢铁协会要求铁矿石进一步降价的强硬态度,又常常与不少中小企业或者贸易公司高价进口铁矿石现货的行为相矛盾,让国外谈判方有更多理由提高要价。现在来看,今年3、4月份是结束谈判的最佳时刻,因为当时钢铁价格处于低谷,是获得铁矿石合理价格的良机。可是,“中国式内耗”让铁矿石巨头在这一阶段不肯轻易让步。数字表明,今年第一季度,尽管钢铁价格下跌, 国内的钢产量却有增无减,宝钢、武钢在内的72家中钢协会员企业都在减产,中小钢厂却在增产,国内钢企一季度日均产钢量达141.6万吨,大大超过年度规划指标。
而国家的铁矿石进口渠道和资质管理制度,面对复杂的利益关系也显出漏洞。首先,这个制度被认为照顾了国有大企业的利益,许多中小企业的利益被牺牲。获得这个资质的一些企业,将低价进口的长协矿高价倒卖给那些没有资质的小企业;其次,拥有资质的还有众多贸易商,仅合法的代理费就高达10%,没有资质的企业感觉被严重盘剥,只好直接与外商做买卖,也使得国外铁矿石巨头对于国内的需求更加清楚。
“铁矿石谈判”显出无奈
在记者采访中,绝大多数专家都表示,不该把“间谍门”与铁矿石谈判紧密联系起来,该事件对今年的铁矿石价格影响不大。但在新浪等网络调查中,超过6成的网友认为这一事件对谈判会产生影响。
今年5月底,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相继与力拓达成2009年铁矿石长期协议价格,粉矿和块矿分别比去年下降32.95%和44.47%,形成“首发价格”。对此,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曾立即发表声明,称“这个降价幅度没有客观真实地反映今年国际市场铁矿石供需市场的变化形势,将造成中国钢铁生产企业全面亏损,从总体上没有体现钢铁生产企业与矿石生产企业之间利益共享、互利互赢的关系。”因此,中国钢铁企业不能接受这个价格,不予跟进。这也是近年来铁矿石谈判过程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所发表的对于铁矿石价格最明确、最严正的声明。
但近期,中方的强硬态度随着国内经济的转暖,以及“三大巨头有可能跟中国断货”等传言而发生变化,中国钢协在近两周再也没有过强硬表态。一位钢铁行业资深人士昨日也告诉记者,估计中国钢铁工业协会难以坚持粉矿下降40%以上的最初设定目标,就目前而言,接受日韩首发价格的可能性也存在。这位人士表示,“不管此次结果如何,整肃中国钢铁谈判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完善谈判机制,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不能再一年一年这样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