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钢铁业前所未有的重组并购浪潮让人难忘,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钢铁行业集中度从去年的36.79%猛增至42.6%。
然而,2009年钢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可以说是“三座大山”压顶:1亿吨过剩产能向何处去?全行业月度亏损仍将持续,政府帮不帮?连年吃亏的铁矿石谈判,如何打“翻身仗”?
实际上,中国钢铁业面临的困难,在逼政府对于钢铁业重组并购出手要“狠”,出拳要“重”。
2008年,在政府的推动下,以河北钢铁集团、山东钢铁集团、宝钢、武钢为代表的国企重组并购加速,这才使钢铁业集中度比2007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而民营钢厂的集中度只有30%,与国营钢厂73%的集中度相比,民营钢厂重组并购节奏太慢了。它们无疑亟待外力来推动重组并购。
这也意味着,如果没有政府在背后持续用强力,钢铁业产业集中度的提升将是漫长过程。而钢铁业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
2008年6月,中国钢铁业的产能出人意料地达到5.7亿吨,这样到年底将出现6亿吨产能。但2008年我国的实际粗钢产量在5亿吨左右,2009年粗钢产量预计也在5亿吨左右。闲置的1亿吨产能怎么办?
中国钢铁行业11月份的财务数据还没有公开,但在71家大中型钢厂中有48家亏损,亏损面达67.7%,亏损额高达127.7亿元。目前来看,钢铁全行业的月度亏损还要持续。政府出不出手援助呢?
2009年度国际铁矿石谈判仍在“勾兑”中,但连续吃了几年亏的谈判结果让中国钢铁业教训深刻。以2008年为例,铁矿石平均到岸价为140美元/吨,而2007年仅88美元/吨,以2008年4.4亿吨铁矿石进口量初步测算,中国为此多付了228.8亿美元(包含海运涨价因素),合计人民币1562亿元。除去直接与间接35%的钢材出口,中方要承担其中的1000余亿元损失。
中方被动的原因在哪里?全球最大的铁矿石买家——中国钢铁行业集中度只有42.6%,而三大矿石巨头拥有全球海运贸易量的70%,这样博弈下来的结果只能是中方吃亏。按照目前的中国钢铁业内部重组并购进度,预计到2012年,理论上的行业集中度能达70%。也就是说,还要等4年,中方才能在与三大矿业巨头的博弈中获得对等地位。这可能意味着中国钢铁业还要多付数千亿元代价。无疑,中国钢铁业付不起!
反过来说一句,为什么不能把多付的1000余亿元铁矿石成本用于推动钢铁业重组并购呢?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中国钢铁业日子并不好过,国营与民营钢厂停产减产非常普遍,重组联合趋势已经显现,政府出手的时机已经来临。那么政府该怎么样出招?
分析人士认为,一是要舍得花钱买落后产能的淘汰,减轻行业产能过剩的压力,加快行业摆脱亏损的被动局面。二是要对成功重组并购对象给予政策性奖励。三是增加低水平、落后产能的能耗成本、环保成本,并加大执法力度。四是充分考虑钢铁重组并购对地方GDP以及财政收入的影响,避免出现地方政府不让钢厂关炉子的事情。
有人认为,中国钢铁业的重组并购应由市场来推动。但必须看到,如果由1000多家中国钢厂自行重组的话,“内耗”产生的损失,中国肯定承受不起。在全球钢铁产业链条中,利润几乎完全被铁矿石巨头截流,上游是300%的利润,下游是全行业亏损。不得不说,中国钢铁业重组并购,政府到了出“重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