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首钢60年:共和国的钢铁记忆

首钢60年:共和国的钢铁记忆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编辑: 2009年09月14日 08:37:00 打印
 炉前工王利元和他的工友们一起抡起大锤,砸开出铁口的封泥,红亮的铁水像一条金龙奔腾而出,照亮了新中国钢铁业的第一个黎明。这是首钢工人王利元刻入生命的一天——1949年6月26日。

    时光之手穿越60年,2009年9月1日,那座曾经让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等无数领导人兴奋不已的炼铁炉依然矗立,炼铁厂的厂长助理田祥安静地坐在计算机前,控制着炉子的温度和湿度。60年来它已产铁4500多万吨,再过一年,它将光荣退休,在新建的“冶金博物馆”中展开新的生命历程。同一时间,渤海湾西岸,我国首座5500立方米的高炉在朝阳中燃烧,书写着中国冶金工业的新篇章。

    在新中国迎来新生

    在中国,很少有一家企业像首钢这样,具有一个时代的标本意义。“首钢的成长,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30年,新中国成立后30年,改革开放30年,为新中国工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首钢董事长朱继民动情地说。

    1919年,中国北方最大的钢铁厂选址在北京石景山,一批立志救国的有识之士憧憬振兴实业,这就是首钢的前身。抗战期间,石景山成为日军的后方钢铁基地。在军阀战乱和侵略者的铁蹄下,石景山钢铁厂30年仅产生铁28.6万吨。

    1958年,国家投资2.4亿元人民币对石景山钢铁厂进行扩建和现代化改造,首钢结束了有铁无钢的历史。

    首钢的矿石吞吐量越来越大,三座高炉因为没有自己的供矿基地而闹饥荒。此时,河北迁安县的老百姓主动来到北京。“我们县有铁矿砂,你们要不要?”“要,当然要啊!”1959年2月,时任首钢中心试验室领导的丁书慎和副总经理胡兆坤坐上一辆老式吉普车,冒着大雪向迁安进发。当年春天,数千工人高举红旗,浩浩荡荡开进迁安。第二年,迁安选矿厂拔地而起,生产精矿粉6395吨,首钢第一次吃上了自己的“精白粉”。 
 
    1962年,首钢建成了中国第一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一些老工人至今还记得,11月4日,在钢水即将流淌出来的时刻,朱德委员长在炼钢炉前徘徊,一语不发,工人们担心危险,劝他离远一点,但他执意不肯,最后他拖着一把椅子放到距离炉门最近的地方,坐下来静静等待……

    就在这一年,首钢完成了扩建工程,成为集采矿、烧结、焦化、炼铁、炼钢、轧钢为一体的钢铁联合企业。而随着中央对经济路线的调整,中国钢铁业开始复苏。

    在改革开放中腾飞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一座座高炉的扩容改造,使首钢的钢铁产量从179万吨增加到1214万吨,销售收入从14.43亿元增加到1320亿元,经营由钢铁扩展到电子、机械、造船、建筑、轻工、化工、有色金属等14个行业。

    1979年12月15日,首钢新二号高炉点火,首钢率先打破计划经济的束缚,实行承包制,37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脱颖而出,由此开启了中国钢铁企业大规模技术改造的先河。

    为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转炉搬到中国,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1986年,首钢开创性地引进了一套包括两座210吨转炉的二手炼钢设备,仅用7个月又22天,就将2.6万平方米、5万吨重的比利时赛兰钢厂拆除干净,于1987年9月搬迁到首钢,年产300万吨钢,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伟大创举。1994年,首钢钢产量达到824万吨,成为“全国第一”,这座二手钢厂功不可没。

    1992年,一条重要信息传到北京:秘鲁一家国有大铁矿因经营不善,正在招标出售,来自美国、日本等国的十多家买主纷纷争购投标!首钢立即派出一位副总经理火速飞往秘鲁,给他的指令是:不惜一切代价,不论多少钱,必须买下来!拍卖现场,你争我夺,首钢最后亮出令人瞠目的报价“1.2亿美元”。在20世纪90年代初,这是超乎想象的天价,但在矿石资源争夺日趋激烈的今天来看,这无疑是极具前瞻意识的举措。

    新世纪新首钢

    经历了近百年的喧嚣和几代人的激情,京西的石景山即将迎来新的辉煌。到2010年,首钢冶炼部分将全部搬离石景山,7.07平方公里的土地将留给北京,盘踞百年的“十里钢城”将被“城市西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后工业文化创意产业区”取代,同时,在渤海湾西岸一个沉寂千年的小岛——曹妃甸,将崛起一座新首钢。

    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了首钢搬迁方案,同意首钢实施压产、搬迁、结构调整和环境治理,在河北唐山曹妃甸建设一个新首钢。2008年1月5日上午,连续生产35年零2个月的首钢4号高炉在工人们无比眷念的目光中熄灭了炉火,这标志着首钢压产400万吨钢的工作正式启动。一些首钢人将离开他们世代生活的桑梓之地,而对这座世纪钢厂来说,停炉和动迁不是结束,而是一次全新的开始。

    在首钢石景山厂区,一些老旧闲置的冶炼设施不再被拆除,将成为未来“工业主题公园”和“冶金博物馆”的一部分。“人们不会因为首钢搬迁失去对这座钢城的记忆,一些标志性的工业建筑和设施将作为工业文化遗产永久保留。”朱继民说,“同时,我们在北京将加快发展高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汽车零部件产业、动漫文化创意产业,做好土地开发和总部经济,未来这里将产生1000亿元以上产值!”

    首钢4号高炉的热风炉工杨瑞林告诉记者:“我希望4号高炉会保留下来,成为一个主题酒吧,我很乐意做一名讲解员,向游客讲述它的光荣和沧桑。”

    今年5月21日9时18分,在渤海湾西岸,世人瞩目的首钢京唐公司5500立方米高炉正式启动点火,这是目前国内容积最大、工艺最先进的大型高炉,平均日产量12000吨。与此同时,迁钢、首秦、顺义冷轧相继建成投产,标志着首钢搬迁调整的新布局、新优势基本形成。

    “我们将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新项目的建设和跨地区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到2012年钢产量达到3000万吨,提供整船、整车、整桥、整栋高层建筑的优质钢材!”朱继民对首钢的未来充满信心。

    60年岁月,50万首钢人,延续着民族振兴的梦想,浓缩了中国钢铁的记忆。

上一篇:南京琅琊路小学今起复课 目前已无发烧病例

下一篇:钢价基本触底回升仍需时日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