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网讯 尽管南京已在去年9月底取消了“一房一价”政策,但有一些业主为开发商没有执行好“一房一价”导致自己权益受损而坚持不懈地维权,河西一家楼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昨天,记者见到了这家楼盘的维权业主。他表示,根据“一房一价”政策,这家楼盘一期房源的核准价格是7820/平方米,最高可以有5%的上浮,即最高均价8210元/平方米,但是官方网站却显示,一期房源实际销售均价已达约9520元/平方米,其中一幢楼均价已过万元。
据了解,这家楼盘一期共458套房源,其中价格超出核定基准价的接近300套。“因为种种原因,目前我们只收集到了近200户受损业主的购房合同,我们发现,其中最高房价达到了11700元/平方米,仅这套房子,开发商就多收了50多万元房款。总体算下来,一共多收了约6000万元房款。”
发现问题后,业主一直与开发商协商,希望能退还多收房款,始终未有回应。直到今年5月31日,事件才略有转机,开发商提出将补贴每户受损业主11800元房卡,可抵扣购买二期房源和低价车库。“试想我们有多少人还会再买一套房子呢,开发商说可以转让给亲戚朋友购房用,这不是变相让我们帮开发商拉客户吗?”开发商随后又提出加送4000元消费券,但只限会所就餐和洗衣房消费,这同样让业主们感到困惑:如果不住在小区的话,难道为了这个券还要专门到会所来吃一顿饭、洗几件衣服吗?“没有可操作性,也不能体现高买高退的原则,这让我们感到开发商缺少解决问题的诚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此事,价格主管部门也承认开发商的确存在“弄虚作假”的不规范行为,但却并不愿意给出定性的说法,并表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执行暂停普通商品房核价政策前,仍有部分住宅没有销售,根据有关政策难以核算综合平均价”。不过,即便是将该楼盘剩余的30套房子全部做0价处理,综合平均价仍在8700元左右,还是超过了基准价及上浮5%的价格。显然,主管部门的说法站不住脚。
“6月10日与开发商还有一轮谈判,无论如何,我们将坚决走下去。毕竟,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多付出的二三十万绝不是小钱。”
据了解,“一房一价”政策执行期间,开发商暗中破除价格约束卖高价的现象,并非只存在于以上楼盘一家,但却几乎没有一家因此受到处理。上述楼盘业主实则早在“一房一价”政策执行之初就开始投诉举报,但均未引起重视。本报通讯员 陈熹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