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制定实施后,11月3日,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请他就《规划》发展导向、发展重点及其对行业、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解读。
“十二五”重点强化四种发展理念
“十二五”是钢铁行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时期。据李新创介绍,《规划》从发展现状,市场消费预测,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和任务,政策措施五大方面对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进行了全面规划。为促进钢铁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科学发展,《规划》重点强化了以下发展理念。
第一,由注重数量转向注重品种质量效益。李新创说,所有钢铁企业、政府部门、媒体、研究机构对我国钢铁行业都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钢铁数量不足已成为历史,数量已不是钢铁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了。我国今年6月份的日均产钢水平接近200万吨,年产量相当于7.3亿吨的水平,简单按85%的产能利用率计算,我国现在的钢铁产能已超过了8.6亿吨。而且,现在还有相对规模的在建钢铁产能。“过去,我们重视数量,是因为我们短缺;现在,我们数量已经足够大了,再简单地注重数量扩张的钢铁企业就要面临挑战了。特别是在当前产量和产能过大,而需求增长有限或者不足的状况下,钢企之间竞争激烈,再加上原燃料价格过高,钢铁行业的利润率不足3%,大量的钢企出现亏损。在如此严峻的局面下,再盲目扩大规模,钢铁行业难以持续健康发展。所以,我们一定要从注重数量转到高度重视提高品种质量上来。”他特别强调,“在过去十年中,中国钢材市场需求增长较快,钢铁企业谁能够快速地扩大规模,谁就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企业效益也不错。但是现在,谁还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谁可能就‘死’得更快。”
第二,高度重视产业链建设,特别是上游的资源保障体系。李新创说,加快对上游原燃料保障体系的建设,是对我们过去快速发展中对原燃料重视不够造成严重不利后果的补救。我们不仅要解决资源供应的有无问题,还要解决有效供应的问题,即不但要有资源保证,还要价格合理、有序供应。以前进口矿石资源虽然满足了我们的发展需求,但是矿价太高,造成钢企利润大幅下降甚至亏损,这是极不合理的,须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我们现在不加快行动,切实增强原燃料的有效供应能力,随着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将来我们可能还要面对更为困难的局面。”此外,他强调,产业链建设还要重视对下游用户钢材需求的全面升级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下游用户对钢材品种质量、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钢企不仅要满足用户数量、品种质量的要求,还要满足其价格、服务的要求。钢企要想生存和发展得更好,就必须与下游用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服务要求。
第三,钢企要确实转变服务经营理念。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钢企要加快转变服务理念,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在钢材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钢铁企业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水平如何适应下游用户的要求就变得尤为重要。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钢企的服务水平与用户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为更好地适应和满足用户的要求,钢企要由目前简单的钢铁制造商向钢铁材料服务商转变。“别看只有简单两个字的变化,但卖材料和卖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卖服务的要求更高,其内涵更广阔,是全方位的,从产品研发、使用再到回收利用的整个材料的生命周期过程都要做好。应该说,我们在这些方面的差距还很大,当然也是我们加快努力的方向。”李新创强调。
第四,加快提高专业化生产水平。李新创说,追求大而全是我国钢企发展的通病,也是我国钢企大而不强的关键所在。过去,我国钢企在发展过程中追求规模往往是第一要务,虽然也强调品种质量,但往往把规模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就造成目前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而品种质量进展不够明显。钢企之间的产品大都相同,没有本质差别,同质化竞争极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钢企只好进行价格竞争。“面对将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钢企的产品一定要做专、做精,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不能大而全、小而全。什么都想干,什么都干不好、干不精。”李新创指出,企业要针对自身的市场、资源、环境、技术等方面实际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强化专业化发展,突出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所有企业都要认清钢铁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和形势,通过高水平的专业化发展,切实提高钢材的品种质量,满足用户要求。
“十二五”要着力解决好五大难题
李新创表示,当前,整个钢铁工业,整个中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所处的环境都十分复杂。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规划》作为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要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重在正确引导。
那么《规划》重点要解决好哪些迫切问题呢?李新创认为,归纳起来讲,“十二五”钢铁行业要着力解决好五大问题。
一是品种质量问题。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为下游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应当是我们的主要任务。“十二五”,钢铁行业在品种质量方面要寻求全面升级、重点突破,力争解决低端无序、高端不足的问题。首先是全面推进钢材品种、质量和标准的提升。为适应国家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钢企要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将提高量大面广的钢材产品质量、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全面提高钢铁产品性能和实物质量,加快标准升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加快发展关键钢材品种,鼓励有实力的钢企开发高端钢材品种,也要防止产品高档次同质化发展,避免投资浪费和高端产品的无序竞争。
二是产业链问题。其核心还是要解决好上游原燃料的有效保障问题。目前,我国每年进口6亿多吨铁矿石和大量的焦煤、锰矿、铬矿等原燃料,在供应商高度垄断的情况下,矿价不合理的疯涨给钢企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效益低下甚至亏损严重。因此,加快在国外建立长期、稳定、多元化、多渠道、有效的保障体系极为重要,而且要力争“十二五”在海外资源保障体系上有所突破。同时,钢企还要与下游用户建立关系紧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战略联盟,由简单的材料制造商转变为材料服务商。
三是节能减排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节能减排的意义已超出其本身。钢铁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差距还很大,所面临的压力更大。国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节能减排提出了严格的硬性考核指标,对钢铁行业提出很高的要求。钢企不仅要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也要追求良好的社会效益,全力完成节能减排的各项指标任务,降低钢铁企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和用水量,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烧结机全部加装烟气脱硫和余热回收装置,鼓励实施脱硝改造,焦炉基本采用干法熄焦,高炉全部配备高效喷煤和余热余压回收装置,提升转炉负能炼钢水平,进一步推广普及应用干法除尘、蓄热式燃烧等节能技术;加强冶金渣、尘泥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加快钢铁行业资源能源回收利用产业发展;促进钢铁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低碳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十二五’能不能有所突破,让钢铁厂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李新创说。
四是联合重组问题。联合重组的目的是更好地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更高水平的专业化发展,更好地为下游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让行业更加有序地发展。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不仅在国内可以增强行业的竞争力和约束力,还可在国际上提高我们的话语权和地位。“十二五”要重点支持优势大型钢铁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大型优势钢铁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强国际影响的企业集团;积极支持区域优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区域钢铁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形成6~7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五是布局不合理问题。在目前钢铁产能已满足我国总体需要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完善钢铁产业布局,将面临挑战。但总体上看,结合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在不增加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应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物流成本,统筹考虑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和铁矿、煤炭、供水、电力等资源能源保障条件,有保有压,优化产业布局。重大布局调整项目要进行能耗、水耗、环境容量、运输等综合平衡,把完成能耗和环保约束性指标作为项目核准的必要条件。
面对这些难题,李新创强调,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到今天,已融入全球经济之中,钢铁企业的视野一定要开阔:一是要将企业的发展放在全球发展的大环境之下来考虑,不要做“井底之蛙”;二是要学会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指导下用市场化的办法来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挑战;三是要高度树立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理念。
实现规划目标离不开机制体制保障
据李新创介绍,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大家对2015年、2020年的需求预测,争议很大。我们分别采用行业消费调研法、地区消费平衡法、消费系数和回归分析法3种方法对2015年国内粗钢消费量进行了预测,最后综合预计2015年消费量达到7.5亿吨。不过,他个人认为这个数据偏保守。李新创表示,依据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今年我国产钢量有可能达到7亿吨,未来从总体来判断还将呈增加趋势,钢铁工业还有适当的发展空间。他强调,《规划》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年~2015年)》编制的,消费预测包括对关键品种的消费预测,都是基于GDP增长7%所作的预测,《规划》不可能离开这个大的前提来预测钢材消费。钢企在生产准备上应根据实际的GDP增速和下游用户的需求来灵活安排,从而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当记者问道“十二五”规划六大发展目标实现的难度有多大时,李新创表示,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布局调整目标实现不了。《规划》提出“十二五”要建成湛江、防城港钢铁精品基地,但目前国家宏观调控严格控制钢铁项目建设,国家不批当然不能建设。此外,建设大型沿海钢厂至少也要3年时间。现在的市场形势不好,特别是已建成的两个沿海项目效益都不理想,钢铁企业对新建大厂也有所担心。
对于《规划》提出的9项重点任务,李新创认为,这9项没有一项不是重点,也没有一项不是难点。在此基础上,他认为,资源保障体系是其中最重要也是最艰难的任务。“过去,我们盲目地扩大钢铁生产规模,却忽略了原料的保障问题。过去我们依靠进口,结果进口铁矿石涨到天价,最高时已达到近200美元/吨,其生产成本也就三四十美元/吨,再加上运输成本,也就是六七十美元/吨。虽然最近进口铁矿石价格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高位。李新创说,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铁矿石价格合理问题,就得要增加自己的铁矿石供给能力,解决有效供给问题。
增强资源保障能力需要我们“走出去”,但李新创强调,我们要有序地“走出去”。第一,避免企业之间相互抬价。第二,避免过多地集中在某一个地区,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第三,不能不计成本地盲目投资,要评估每个项目对当地社会和对我们自己的贡献。第四,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没有实力的就不要凑热闹了,国内都搞不好,到国外面临更多的挑战,也很难搞好。”李新创说。
针对这9个重点和难点如何实现突破的问题,李新创认为,关键还在于解决好机制体制问题。学会更好地使用市场化的手段,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优势,解决我们所面临的各种难题,这是核心问题。李新创举例说明:“比方说,钢铁产品升级和产业升级,没有科技支撑能行么?而这个靠什么?靠机制体制创新,靠激励机制。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改造、淘汰落后、提高集中度、‘走出去’等也都存在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都要靠有效的机制体制保障。”对此,他充满信心,“总的来讲,我国钢企能够有效地面对挑战,能够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2011年11月8日中国冶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