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矿石进口国多元化实际上是无奈的选择。
到今年7月份,我国的铁矿石进口来源国上升到58个,较去年同期增加18个。另外,统计显示,来自非传统贸易区的铁矿石进口量大幅上升,今年17月,中国从传统贸易产地(澳、巴西、印度)之外进口的铁矿石达到9562万吨,同比大幅增加40%,占进口总量比重达到了24.6%,而2010年仅为18.9%。
我国的铁矿石进口国正在趋向多元化,同时市场中出现唱衰铁矿石声音。但数据中同样透着矿石进口商的无奈,铁矿石进口国多元化实非主动选择,中国进口矿市场价格上升、质量下降局面难以扭转,未来市场形势有可能更为严峻。
无奈选择
国内钢铁产量保持平稳上升,拉动需求增长,另一面是传统矿企优势地位在加强。在双重驱动下,矿石进口商加大海外寻矿,发掘更多的新兴矿源,导致铁矿石源地的数量大幅上升。
但开拓新兴矿源,风险、收益明显共存。我国铁矿石进口国多元化后,矿源地的增多,并没有使矿石交易稳定,反而出现种种问题。今年上半年,进口矿市场出现价升质降,铁矿石进口价格上升的同时,矿石质量在下降。
一方面,进口铁矿石价格大幅上升。在国际矿企生产受到洪灾及所谓事故的影响下,以及印度提高关税,限制出口大环境下,进口矿企业努力拓展矿源地。铁矿石进口国多元化,实乃被动为之,并没有带来市场的供大于求。直接表现是铁矿石进口价格的节节攀升,并且价格升幅远超进口量的升幅。2011年7月份,我国进口铁矿石5455万吨,同比增长6.5%,但进口均价达173.2美元/吨,价格涨幅达22.7%。
另外,铁矿石进口品质出现下滑。我国进口铁矿石品位明显下降,中钢协公布,2010年进口铁矿石平均品位61.7%,比2009年的62.27%下降0.57个百分点。此外,进口源地扩大后,以前不被关注的铁矿石质量,近一年成为突出事件。今年上半年,在我国的青岛港、京唐港、南通等港口频频发现不合格矿石,占到了进口量的二至三成,有水分、杂质、品位不符合规定,含有二氧化硅、硫磷钴钒等其他杂质元素等问题。
三重冲击
铁矿石品质下滑,但铁矿石进口源地将延续多元化趋势,那什么原因导致进口矿商扩大进口源地。其实根源在于今年以来我国的进口矿市场发生了根本变化,铁矿石交易由传统的协议矿占主导,转变为合约更加短期化和现货化。
新年伊始,必和必拓决定采用铁矿石月度定价机制。长协矿的寿终正寝,季度矿施行尚未及一年,矿商开始了对协议矿的大幅更改。必和必拓的月度定价方法,和印度现货矿供应商的供应方式更为相近,而非传统的长协矿,若说季度矿是长协矿的阉割版,那澳洲月度矿其实是现货矿的变形。
力拓紧跟策略。年初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力拓,终于在协议期满后,7月份采用了月度定价机制。此次力拓倒戈,一举改变了我国的进口矿市场格局。两拓供应的铁矿石占据了全国进口量的三分之一,加上印度等既有的现货矿份额,进口矿石现货化,并且成为我国进口铁矿石的主要部分。
印度铁矿石出口量大幅削减。在必和必拓、力拓先后淡出季度矿市场后,巴西淡水河谷努力推进矿石分销中心。同样,现货矿市场本身也发生了变化,那就是印度矿的减少。由于印度本国需求上升,地方政府限制出口、出口关税上调15%等措施,导致了印度矿出口量的下降。印度矿业联盟(FIMI)预计,2011财年印度铁矿石出口降幅超过20%,从上财年度的约9500万吨降至7500万吨左右。
唱衰危险
进口源地的扩大,矿石品位的下降,没有引起业内关注,反而出现了唱衰铁矿石的声音。但唱衰并不能左右市场,专家指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铁矿石市场格局难以改观,小的波澜难以改变矿石企业的优势地位。
当前唱衰的重要支点,就是以三大矿山为首的铁矿石供应商都在大幅增产,未来5年全球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快速增长,2012年全球铁矿石产量将达到22.8亿吨,到2015年将达到27亿吨。
但市场供给远没有达到乐观程度,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铁矿石产量为18.5亿吨左右,比2009年增长12.8%。以此计算,到2012年,全球铁矿石增长速度年均在11%,而到了2015年,五年的年均增速为7.9%。
还有,关键的是,产量增长未必削弱行业垄断程度。凭借着手中的优质矿藏,三大矿山的垄断程度甚至有可能提高。
当前事实是,全球优质矿藏已基本瓜分完毕。上个世纪,世界范围矿山勘探、优质矿藏陆续被国际矿企收入囊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企业搭上末班车,采取广泛参股矿山企业,分得最后一杯羹。目前开采后可以直接入炉的高品位矿藏均已有了主人,留给我国企业的机会很少。当然不是全然没有机会,偶尔有不好啃的骨头,才轮到中小矿企及我国企业。比如,中铝参股西非西芒杜铁矿石,借助开采危机,介入西芒杜高品位铁矿,获取部分股权,但矿山经营依然在力拓矿企手中。
还有原因是,矿石品位下降,开采成本上升,将限制矿石的有效供给。进口矿平均品位下降,国内面临同样的问题。2008年12月,大中型铁选矿厂的原矿石品位平均为30.2%,到了今年第二季度,这一指标下降至27.8%,两年时间降了2.4个百分点。
因此,即便新增投资涌入了矿山开采,但由于矿石品质不高,新增有效供给量依然向三大矿企倾斜,数年内无法实现三大矿山的供给优势。
印度发力
目前,世界钢铁协会发布,2011年上半年,64个协会会员粗钢产量估计为约7.58亿吨,比2010年同期增长7.6%。中国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6.3%,上半年累计粗钢产量约3.51亿吨,同比增长9.6%。
2010年以前的十年,是中国需求爆发的十年,我国钢铁需求年均复合增长达到17%。资料表明,2010年,中国人均钢材消费量为427.4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2.7公斤两倍多。进入2011年后,中国的钢铁发展已经过了一个高峰期,开始出现降速迹象。
但同时也要知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没有结束,即便增速腰斩,但仍保持较高增长。在2020年以前,钢铁产能继续增长,保持在7%的平均增长,才能和我国的经济和城市建设需求相匹配,未来我国人均钢铁消费峰值将达到600公斤以上。
在中国钢铁需求尚未达到峰值之前,另一个超过12亿的人口大国印度,已经踏上了工业化门槛。2010年,印度人均GDP达1342美元,已经处于钢铁消费增长初期,在2005年到2010年,五年间印度的人均钢铁消费年增长7.8%。
当然,目前印度的钢铁消费还处于低水平,2010年印度的人均钢铁消费仅为51.7公斤,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5%,相当于中国上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但巧合的是,中国的钢铁生产是在上世纪90年代爆发的。1990年,中国人均钢产量58公斤,随后十年间,保持6.8%的年增速,2010年钢产量1.3亿吨;又保持十年均17%的增长,2010年产量达到6.27亿吨。
而且,目前较为温和的印度钢铁消费增速,已经影响到了全球铁矿石格局,中国进口的印度矿石量明显下降。今年16月累计进口印度铁矿石4985.37万吨,同比减少23%,上半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石中,印矿占比下降明显,由去年的20.9%下降到14.9%。
综合判断,印度的钢铁消费处于爆发式增长前夜,未来十年,印度有可能成为世界上钢铁产能增加最快的国家。印度的铁矿石需求会保持平稳增长,据测算,2015年印度钢铁消费量人均在80公斤,而在2015年以后,印度的钢铁需求将发力增长。
2015年,或许是一个关键节点。中国人口红利消退,钢铁消费明显减速。而印度受益于人口结构年轻,经济上了一个台阶,城市化进程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将加大对铁矿的需求。
就像当年中国曾经出口石油、煤炭赚取外汇,现在需要进口大笔的资源一样,现在出口铁矿石的印度,未来也将成为主要的铁矿石进口国。(作者为行业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