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江苏产业转型升级调查

江苏产业转型升级调查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聪聪 2012年02月28日 11:12:28 打印

  近年来,江苏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通过大力提升科技支撑作用、加大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探索科技金融结合新模式、鼓励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等方式,取得了新成效。

  江苏在全国最早提出建立创新型省份,多年坚持科教兴省战略,集聚全球创新要素,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目前,江苏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近5年组织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000多个,与26个发达国家的148个专家组织建立引智合作关系,建立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18个,引进外资研发机构411家,支持26个本土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两年保持全国首位,主要创新指标与韩国、芬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水平相当。

  为进一步集聚优秀人才,江苏出台了“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科技创新创业双千人才工程”、“科技企业家计划”、“企业青年博士计划”。 目前,江苏省吸引高层次人才近9万名,创新创业团队2200多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918名,其中列入国家“千人计划”120名。

  此外,江苏共建有16个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国家级高新区7个。2010年高新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300家,占全省总数的43%,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中有1/4在高新园区。高新园区创造了全省34%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60%的新兴产业产值。

  另外,江苏RSLD经费支出和企业研发投入均居全国第一,2010年江苏RSLD经费支出达到858亿元,其中企业研发投入达到680亿元,占到全社会投入的80%。江苏省率先在全国开展可贷可投的科技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已有7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5家获准筹建,吸引各类社会资本投入资本金达33亿元;已有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275家,管理资金588亿元;江苏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601288)在无锡成立科技支行,实行专业化的科技信贷运营模式和考核评审机制,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

  在开放型经济占比较大的情况下,江苏鼓励跨国公司研发本土化,提升跨国公司对本土产业转型升级的带动和溢出效应。昆山通过举办内外资企业配套协作洽谈会、组织内外资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加快产业配套、技术贸易、技术联合开发、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技术“嫁接”步伐,推动内外资企业配套融合发展。

  瓶颈问题亟待突破

  虽然江苏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但也面临认识、体制、技术、人才、资金等诸多复杂的问题,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有待探索,核心技术突破不够,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不足。

  近年来江苏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制约人才作用发挥的因素。一些地方商务生活成本偏高、研究型大学等创新资源分布不均制约了人才引进,海归企业家与国内文化环境还有待融合,外籍人士生活所需的教育、医疗等方面配套不完善,企业在人才引进中的主体作用还未得到发挥。

  在探索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平台建设的具体运作过程中,也有一些困惑。比如,昆山工研院资金来源主要依靠政府投入,运作模式相对单一,其他经费支撑相对缺乏, 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有待建立。

  虽然江苏省新兴产业在全国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技术水平整体不高,产业发展仍以技术跟随为主,高端产业、低端环节的矛盾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不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况较为明显。如医药产业97%以上的化学新药为仿制品,光伏产业的电池生产线、多晶硅铸锭炉等关键设备和材料仍主要依赖进口,平板显示产业的玻璃基板主要依靠进口。

  多年来,江苏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主导作用较为明显,相比而言,企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的主体,其作用发挥仍显不足。在风险投资上,基金仍以国有资本为主导,境内外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的研发投入、知识产权、核心竞争能力和销售规模与深圳等先进地区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启示和建议

  既要立足本地特色,加强区域创新与国家创新对接,又要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培育创新型企业,同时将引进和培育领军型创业人才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增强协同,营造良好产业生态。

  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和支撑作用,构建包括“官、产、学、研、金、介”等多方参与,涵盖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在内的区域创新体系。同时,站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高度,紧密结合各地区的创新优势,充分整合国内外各种资源和力量,形成一大批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创新产业集群,支持一些发达地区率先建成具有国际一流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高地,以国家创新引领区域创新,以区域创新支撑国家创新。

  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人才、资金、政策、法制等创新环境,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企业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支持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和完善面向小企业的研发服务、产品设计等服务平台发展模式。引导企业介入早期研发,加快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依托重点创新型企业,建立一批产学研联合创新示范基地。

  完善为创业者的服务,如配备行政助理,设立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权益保护等服务平台,促进海外创业者了解政策。鼓励对重要科技和管理人员实施多种方式的股权和分红激励,进一步降低激励门槛,优化激励审批程序,对获股权形式奖励的激励对象给予递延纳税的优惠政策。增加可申请绿卡的国际人才拟任职单位种类,降低投资类国际人才申请永久居留条件。探索建立适用于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医疗保险,完善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相关配套服务。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金融资本、创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资金支持。扩大创新投资资金规模,通过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带动社会投资。加大创业风险投资用于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技术引进等“软投入”的支持比例。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建立科技企业与创投机构、券商、保险和各类科技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参与的经常性对接机制,加大对有一定科技实力和较强发展潜力的初创型中小科技创新企业的金融支持。

  鼓励各类企业之间的合作研发与创新,营造企业群落内部知识交流与共享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包括完善国有企业考核、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破行业垄断、破除区域分割等在内的政策法规,增强国有企业创新动力和压力。在努力培育领军企业的同时,加大扶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力度,促进领军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之间的配套协同发展。强化产业信息公开和风险预警机制,增强行业自律,引导各地区错位发展。着力营造良好的生活与创业环境,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上一篇:中钢协:2015年10大钢企产量将占全国60%

下一篇:江苏将建地方金融数学模型 预测经济趋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