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常务会议14日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要加快中国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这意味着在行业成本高企和需求乏力的双重困境下,中国钢铁行业2009年将进入一个大并购的时代。
2008年以来,外有国际三大铁矿石巨头和国际海运企业不断哄抬矿价运价,内有钢价持续数月的“过山车”式下跌和钢企频频减产减亏。“强联强、强并弱”式的大型钢铁航母的打造,即使不是走出提振钢铁行业景气度的速效良方,也是合理利用资源、走出旧有“低成本、拼价格”的粗放模式的迫切选择,但如何到达这一终点,我们却面临着由于钢企管理体制和财税体制形成的“区域内”还是“跨区域”的“路径选择”。
同一个目的,却需要走不同的路径,或许源于当前中国钢铁产业的特殊性。专家表示,我国现行“分税制”和转移支付的财税体制,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因担心并购重组后影响该地区的财政收入,使其成为钢铁企业跨地区并购重组的一大障碍。这种背景下,面对行政和市场力量犬牙交错的钢铁产业并购市场,钢铁业界粗略面对两种重组路径:以宝钢、武钢等为代表的“大并小”跨地域重组模式,和以河北、山东钢铁集团等为代表的“地域内钢铁企业重组”模式。
业内人士认为,第一种模式由于遵循市场化操作原则,在并购后大型企业可将管理经验和资源优势迅速复制于被收购企业中,可以较快释放产能和提升利润。它也是20世纪美国、日本及欧洲三轮钢铁并购整合潮的主流。而第二种模式,由于以地方政府推动为特点,容易协调各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重组过程较为高效。
2008年以来,两种模式均在我国钢铁业界发展迅速。前者有2008年6月的宝钢整合广钢、韶钢,9月的武钢出资组建广西钢铁集团,以及马钢集团重组合肥钢铁、华菱集团重组江苏锡钢等,后者则有3月济钢和莱钢整合山东钢铁集团,以及12月的唐钢、邯钢、承德钒钛的“桃园三结义”,此外,据称江西等省也在考虑推进省内钢企的重组。
既然跨地区钢铁企业重组,涉及各地政府之间政府、企业、职工三者之间复杂利益调整,根据钢铁产业的现状,或许两种路径并行的现状一段时间内并不矛盾,也难说孰优孰劣。但长期发展下去,走市场化的“大并小”模式或许会逐渐占优,并将成为主流。专家表示,区域内重组具有一定的防御性色彩,压缩了传统大型钢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并购重组的空间。尤其是区域内、规模小的重组并不能有效提升集中度,反而会造成市场割据。
目前,克服行政难题、更多地走跨地域并购路径似乎在市场和专家中呼声更大。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表示,只有全跨地区、跨省市企业并购重组的有效利益协调和平衡机制,才能加快推进钢铁企业的并购重组。而武钢集团副总经理贾宝军也建议,应鼓励市场化的并购重组模式,建议国家出台相关鼓励钢铁企业实施跨地区联合重组的总体规划及其具体指导意见。
也许正如各方专家所言,在厘清政策和政府因素,将并购程序和动力重新还给市场后,中国钢铁产业集中过程,将汇聚在一个便捷高效的资本市场中,通过吸收合并、互相持股等多重股权交易形式,形成以产权为纽带的高效合作模式。届时,中国钢铁产业投资热与产能超前、钢价走势飘忽不定、铁矿石谈判屡谈屡挫、产业技术升级难等若干困扰行业多年的关键问题,或许也将随集中度的走高而求得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