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暴雨今起停歇 南京出梅时间仍不确定

暴雨今起停歇 南京出梅时间仍不确定

来源:扬子晚报网 编辑:管理员 2011年07月20日 08:39:04 打印

  连着两天暴雨,今天南京城终于要喘口气了。随着雨带北抬,今天南京不会出现前两天那样强度的降雨了。而明后天,梅雨将出现中断,包括南京在内的全省大部分地区天气转好。但令人“纠结”的是,一旦不下雨了,天气也将变得闷热起来。气象部门表示目前南京出梅形势还不明朗。

  昨天强降雨云团“一路向北”

  昨天上午7点左右,从安徽上空移到南京的强降雨云团,一路向北“漂移”。南京市气象台昨天上午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信号,9点左右,浦口、江宁和南京的城中和城北,都出现了较强降雨,强降水中心位于浦口的汤泉镇、江宁的陆郎镇。由于前天降雨太过“彪悍”,把能量都释放得差不多了,所以南京主城的雨没有前天那么猛烈。市中心玄武湖和北极阁一小时降雨量都在5到15毫米。随着降雨云团不断向北偏东方向漂移,午后南京主城区降雨减弱,但水汽很大,整个城市迷迷蒙蒙,能见度一直不太好。

  除了“南京气象”微博两天一直在跟踪发布南京的雨情,昨天下午,南京市政府官方微博“南京发布”也及时公布了8时到14时的雨量,“城区20-75毫米,六合5-30毫米,浦口13-77毫米,江宁10-85毫米,溧水8-62毫米,高淳16-60毫米。最大雨量为85.4毫米,出现在江宁东善桥。”到了昨天15点,随着降水云团继续减弱,南京市区除了中部还有阵雨,其它地区基本上都是阴天。

  明后天气转好,但体感比较闷热

  最近几天,副热带高压、西风槽和今年第6号台风“马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强台风“马鞍”虽然不会正面影响我国,但是改变了大气环流的局面,因为它的存在,阻挡了降水系统的移动,加上副高边缘良好的水汽条件,让暴雨在南京肆虐了两天。而这几天,苏南南部地区还是短时雷阵雨唱主角,受到台风外围云系的影响,吹起清爽的东风。

  根据最新的预报,今天雨带北抬,本省西北部地区可能出现较为明显的降雨。南京市区仍有雨,但强度将有所减弱,不会出现这样密集的强降水。到了明后两天,除了局部可能还有小阵雨外,南京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雨了。从今天开始,温度也将缓慢回升,到了本周后期,南京的最高温度将达到33到34℃,体感比较闷热。

  南京是不是就从此告别十年最漫长的梅雨了?气象台专家表示,判断出梅也是有严格的标准,除了阴雨结束外,主要还是要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副高尽管有西伸的趋势,但是系统也不是太稳定,所以什么时候宣布出梅,气象部门还在商榷之中。预计23日南京仍可能有一次雷阵雨天气过程。

  迟迟不出梅 “不舒坦”的人多了

  专家提醒,可适当多吃些姜

  今年南京的梅雨季节似乎特别漫长,闷热潮湿的环境让“不舒坦”的市民也多起来了。

  蹚了水,脚癣变成丹毒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皮肤科潘永正主治医师说,有一名30岁的小伙子一直以为患脚气可以让身体排毒,所以根本没把脚气当回事,前两天下雨,穿着凉鞋脚在水里泡了挺长时间,第二天就发现脚背红肿,脚趾丫溃烂,后来脚背破溃,连腿也肿起来了,走路都使不上劲,并发热、打寒战,才到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丹毒,治疗起来比单纯的脚气要复杂许多。所以梅雨季节,出现脚气的症状应该及时治疗,以防感染。

  吹风扇,肩颈腰腿痛

  中大医院中医骨伤科屈留新副主任介绍,近日来就诊的颈椎患者大多为中青年,最小的仅有15岁,发生的诱因主要与通宵达旦的打电脑,长期埋头伏案工作和不良的坐姿和睡姿有关,再加上黄梅天的特殊阴湿气候,很容易导致寒邪侵入体内,诱发颈椎不适。加上年轻人贪凉,喜欢空调、风扇猛吹,不注意保护颈肩,一旦受风邪寒湿侵入,就会阻滞经络,导致气血不畅,而发生颈部疼痛,麻木,活动受限等症状,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

  吃错东西,肠胃“耍小性”

  梅雨天气没完没了,很多人会觉得到处都是湿湿的,我们的体内也会因为湿气而变得“敏感多疑”。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陈杰医生提醒,夏天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少吃肉食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食品。瓜果类的可以多吃些黄瓜、苦瓜、西瓜,肉类的夏季应选鸭肉、猪肉,这两种肉属于偏凉性的,易消化。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属于热性,并且可以刺激味觉神经,夏天适当吃些姜,可以起到增加食欲,促进肠道蠕动的功效,对身体有好处,还有一定的祛湿作用。

上一篇:7月20日钢市早报:成交更加冷清,上涨承压,钢价维稳

下一篇:珠三角制造业隐现“倒闭潮”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