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地方自行发债全面铺开仍需谨慎

地方自行发债全面铺开仍需谨慎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辑:李想 2011年11月18日 11:10:00 打印

导读: 来自中信建投证券的研究观点指出,虽然资金面的宽松在降低了资金成本的同时,也使得投资行为更加游刃有余。但目前利率行情有向政策预期透支型行情演化的迹象,需谨防强弩之末。

  作为全国第一个自行发债的试点城市,上海2011年首期地方政府债券于本月15日成功面市,并获得投资机构热捧。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首批试点四省市“自行发债”的额度仍在财政部年初预算的2000亿元地方债范围之内,即由财政部代偿本息,风险权重暂定为零,且享受免税优惠,因此在信用风险方面与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并无明显区别,主要是发行程序下放地方,为后续地方政府“自主发债”探路。

  地方发债成功试水

  共计71亿元的首期上海市政府债券一经发行便受到机构追捧,中标利率接近甚至低于同期限国债估值,其中3年期地方债的中标利率为3.10%,认购倍数为3.5倍;而同时发行的5年期品种,中标利率为3.30%,认购倍数为3.1倍。

  对比中债数据,当时银行间3年及5年期固定利率国债的到期收益率分别为3.1504%和3.2998%。

  “鉴于上海财政支撑较强,加上其自身经济总量保持在全国前列,金融市场发达,此次拔得四省市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头筹合情合理。”国海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陈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当然,以国开行主导的主承销商实力强大,吸引众多金融机构参与交投也成为直接影响债券发行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本期债券发行当日,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再度下调了1年期央票发行利率约8个基点,至3.4875%。“毫无疑问,该债券发行时机的选择,准确抓住了市场的又一轮下行。”一位参与招投标的商行交易员表示,“发行利率低于市场预期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有业内专家指出,上海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成功试水,为后续发行打下了坚实的信心基础。

  对于即将发行的粤、浙、深地方政府债券,多数机构同样表现出了乐观态度“鉴于两品种债券的期限较好,且目前相同期限的国债发行不多,可视为良好的替代产品。”华龙证券的一位交易员称“在当前市场资金面宽松的情况下,债券需求料将较大,预计该券种招标利率仍将接近同期限国债估值。”

  多因素助推发行受捧

  事实上,从机构买券踊跃的行为可以看出,上海自身的信用状况也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财政部已代发8期地方债,3年期债券利率区间在3.67%—4.07%,5年期债券利率在3.70%—4.30%。可见,上海自行发债融资成本远低于财政部代发。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公共融资部总经理曹明指出,“低于同期限国债发行利率以及财政部代发地方债,可以看出市场对于上海的财政状况、经济状况、信用状况都高度认可。”

  而财政部财科所金融研究室主任赵全厚亦表示,选择上海等地作为试点,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这些地方靠近金融中心,或本身就是金融中心,当地金融机构操作熟悉、就近方便;二是这些地方政府内部金融管理人才素质较高;三是试点地区偿债能力比较好。

  不仅如此,年内利率债券供求失衡也是造成此次发债认购火爆的主因之一。尽管国内利率拐点已现,但投资者却面临无债可买的尴尬局面。在今年仅剩的一个多月里,利率产品的供给已所剩无几,三大政策性银行发债额度基本用完,记账式附息国债也主要是超长债居多,银行偏爱的3-5年中期品种尤为稀缺。基于多数空仓机构急于为明年建仓,故进一步拉低利率产品收益率无可厚非,加上由财政部代为还本付息的上海地方政府债券仍属国债范畴,其“银边债”、“准国债”的身份吸引了市场诸多需求。

  全面铺开仍需谨而慎行

  地方自行发债可以说是打开了地方政府融资渠道的“前门”,为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问题提供了新的疏导方式,也从侧面反映出市场信心正在恢复,投资者接受程度有所提高。

  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看来,面对数额巨大的地方债,防患于未然非常可贵。而一个疏堵结合、有堵有疏、走向阳光融资的制度建设,把地方融资、整体配套改革和今后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财税体制健全化结合起来,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

  展望后市,如果能建立起一套自主发债的管理机制,在地方资金需求仍十分旺盛的背景下,地方债规模可能会扩容。

  然而,有专家提醒,如果缺乏完善的评级体系,上海试点的成功,并不代表未来可以大范围铺开。同样,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拐点时期,发行利率低于预期也不代表未来可以保持低位,发行利率更可能向信用定价的合理水平回归。

  就目前来看,债券市场已从情绪宣泄型的行情向政策推动型行情演变。资金的实质宽松和对未来政策的美好想象,继续驱动着利率产品收益率的下降。

  来自中信建投证券的研究观点指出,虽然资金面的宽松在降低了资金成本的同时,也使得投资行为更加游刃有余。但目前利率行情有向政策预期透支型行情演化的迹象,需谨防强弩之末。

上一篇:河北钢铁司家营铁矿储量38亿吨

下一篇:金融危机逼出唐钢奇迹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