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变股东、社员拿分红”,江宁区中前社区马场村村民刘万才近日高兴地告诉记者,他们一家四口作为中前社区经济股份合作社社员,2010年共分红2700元,预计2011年还会更多。据南京市农工委统计,预计到2011年底,南京市将累计有411个村完成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40万户、120万村民可分红1.5亿元。
全市806个村一半以上完成集体资产“股改”
江宁区东山街道中前社区的中前、马场、奥东、淹儿港4个自然村,2004年在南京市率先开始试点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什么是股份制?当年对此一点概念都没有的村民们再也没有想到,“股东”这个新鲜的身份竟连续7年让他们从村集体拿到分红,且一年比一年多。
“村里的土地、设备、山林、水面、滩涂、建筑、牲畜等,原来并不觉得和自己有什么关系,搞了股份制、第一次拿到分红后才真正觉得,这些资产真的是属于大伙儿的。”中前村夏一队村民王小平说,他们一家三口2010年共分红1500多元,“听说2011年可能分得更多”。
负责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工作的南京市农工委有关部门人士说,2004年南京市刚启动此项工作时,各区县大多没当回事,只有9个村陆续响应,在当年先后成立了南京市首批村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直至2008年,各区县村庄才逐渐认识到,原来股份合作制改革是真正能让村民受益的一件好事,每年村集体资产的收益分红是村民能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拿得到的。
自此南京市村集体资产改革进程开始加快,2008年完成52家,2009年完成77家,2010年完成92家,2011年完成130多家,全市806个村庄到2011年底有411个村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占全市村庄总数的50.9%,40万户、120万村民成为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社员,2011年可享受分红和各项福利1.5亿元,人均125元。
“让家底变殷实是我们的家事”
“农民股东”真正成为村集体资产的主人后,从村干部到村民,为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主动性、积极性大大提高。
“大锅里有了,小碗里才能有。”高淳县农业部门相关人士说,自该县在各镇村庄搞了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后,村民和村干部们积极因地制宜,大搞特色产业村创建,发展特色产业项目,提高村集体经济实力。在这些村带动下,全县有134个村共投入9200多万元,发展了239个特色产业项目,如造船水运、食用菌、水产养殖等,带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全村合力想办法、出点子、找路子,让村集体资产‘家底’变殷实,已成为‘农民股东’们的共识。”江宁区中前社区书记戴玉梅说,同是“股东”的村干部们也普遍感到权力小了、压力大了,威信也高了,更有干劲带动村民合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提高村福利发放水平。自合作社成立7年来,社区集体净资产由改制时的750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14127万元,增长18倍以上;集体经营收入由385万元增加到1100万元,增长2.8倍;7年累计向社员发放红利1120多万,平均每个社员累计分红超过4000元,最多的一个家庭累计分红超过3万元。
南京市农工委近期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南京市首批改制的6家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集体净资产总量由改制前的10956万元,增加到2010年的22530万元,翻了一番。
村里民主管理的氛围浓了
通过7年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探索,目前南京市已基本建立起“产权明晰、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的新型农村集体资产合作经济组织与运行机制,农民以股东身份共同参与村集体事务管理,村集体事务管理的民主氛围越来越浓厚。
据介绍,村民变“股东”后,所有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都成立了股东大会,选举产生了股东代表、董事会、监事会成员,明确职责,健全民主管理组织机构。村集体事务管理按股东大会定下的章程执行,民主议事日趋规范。每年合作社至少召开一次股东大会,“农民股东”在会上畅所欲言,共同对村集体事务进行表决。合作社董事会则根据需要一年召开2到4次,合作社所有重大事项由董事会研究决定,再经股东代表表决通过。
记者在中前股份经济合作社章程中看到这样一条规定:凡超生一个子女的家庭,停止夫妇双方股金红利分配及一切福利待遇10年。这是“农民股东”们共同约定表决通过写进章程的,没有人不自觉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