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扬子江船业的“霸王枪”

扬子江船业的“霸王枪”

来源:江阴日报 编辑:豫言 2011年08月08日 11:07:38 打印

导读: 在得到市场高度认可的基础上,扬子江船业正在一天天长大。最近3年,集团年销售收入增加3倍,年净利润增加4倍,年上缴政府税金增加5倍,年造船产量进入全国造船企业前五名,经营规模位居全国500强企业361位,经济效益列中国经济效益200佳63名,居全国造船行业首位。

  今年6月,在全球造船业产能过剩,业务量大幅减少的严峻形势下,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却传出令人为之振奋的利好消息:该企业与世界集装箱船航运巨头西斯班公司签订了总金额达25亿美元的25艘10000标箱集装箱船建造合同,这是中国造船业第一大单。

  这款集装箱船由扬子江船业和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研究所联合研发,同韩国目前垄断的同类型船相比,装载量提高了近10%,但是油耗下降了近20%,排放指标降低了近20%。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称,该笔订单的签订,打破了韩国在大型集装箱船领域的垄断地位,是我国船舶工业由大转强关键战略阶段的夺目亮点。

  “我们要做中国最优秀的船厂”,扬子江船业厂房外墙上的标语醒目地向来访者展示着企业专注造船、专业造船的雄心。细数扬子江船业的发展轨迹,做大做强始终是企业不懈的追求目标,也是企业冲杀国际市场的一杆“霸王枪”。

  扬子江船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是造船这一不变的主业。企业做大做强靠什么?靠的是资金、人才、技术、市场。扬子江船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缪为群称之为扬子江船业乘风破浪的法宝。

  对于扬子江船业而言,两次上市都是企业实现爆发式增长的关键之举。2007年,通过在新加坡注册的公司,扬子江船业在新加坡证交所成功上市,发行11.42亿股,募集资金55亿元人民币,创下新交所上市中国企业最大IPO纪录;2010年,扬子江船业又在台湾成功上市,成为第一家在台湾上市的大陆企业,此次上市也被誉为“破冰之旅”。

  上市募集的充足资金,为扬子江船业引进人才和科技研发提供了资金保障。扬子江船业先后引进了上海江南造船厂和上海外高桥船厂的100多位高中级经营管理人才,目前集团经营管理班子70%的成员是引进人才。同时,企业还出巨资先后收购了上海两家船舶专业研究设计公司,把企业的技术中心设在中国的造船中心上海,增加造船专业技术设计人员近300人,为企业研发高新技术产品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与很多国内知名船厂一样,扬子江船业将海工装备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台湾上市募集的资金将主要用于海洋钻井平台建设,通过收购新加坡PPL船厂,积极向海洋工程领域拓展,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占比逐步提高到30%以上。缪为群告诉记者,“十二五”期间,扬子江船业将力争再次打破韩国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

  为保证企业有持续的生命力,扬子江船业坚持走自主创新和合作开发相结合的研发道路,在原有产品上不断推陈出新。扬子江船业先后推出了“超巴拿马型”散货船,引起市场轰动并先后生产了近60条船舶,单价最高达8000万美元;推出了4250标箱集装箱船,先后接了60条的订单,其中一笔与中远航运集团的造船订单达百亿元人民币;今年6月,扬子江船业又推出了10000标箱集装箱船,与世界集装箱船航运巨头西斯班公司签订了总金额达25亿美元的巨额订单。

  在得到市场高度认可的基础上,扬子江船业正在一天天长大。最近3年,集团年销售收入增加3倍,年净利润增加4倍,年上缴政府税金增加5倍,年造船产量进入全国造船企业前五名,经营规模位居全国500强企业361位,经济效益列中国经济效益200佳63名,居全国造船行业首位。

  编后点睛企业转型发展的“强”、“大”关系

  做强做大一直是企业孜孜以求的发展目标,一个好的企业就要处理好“强”与“大”的关系。扬子江船业通过做强做大专业造船这一核心主业,将市场和订单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就是明证。盲目求大而不图强,难免步“三株”、“巨人”等企业昙花一现的后尘;而一心求强而不谋大,则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只有兼顾“强”和“大”的企业,才是一个真正强大的企业。首先,大而不强是虚胖,虚胖的企业难于真正做强、做大。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说,做强是根本,特别是要做强主业,只有做强主业的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其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也是强的一种表现,企业在做强的基础上努力做大,才能形成企业的规模效应,提高市场占有率、抗风险能力、社会影响力和研发创新能力等。特别是对于我市的创新型企业、“530”企业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迅速做大企业规模,扩大市场规模,用规模来证明产品的实力,来赢得竞争力。另外,“强”不是完美的,“强、大”才是理想的组合。一个企业做强还是做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选择,要根据企业内部、外部发展环境来区别对待,科学决策。总而言之,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效益最大化,做强与做大都只是手段,关键是要把企业的经营模式转变为赢利模式,创造企业持久有效的利润增长点。

上一篇:国内不锈钢连续着色工艺获突破

下一篇:创新为我国药用包装机械的当务之急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