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广州研究中心昨日发布3篇有关住房保障方面的研究报告,认为广州现有的廉租房政策有可能导致“贫民窟”出现,建议广州可将廉租房、直管公房等5种保障性住房增大供给,采取住房补贴或公积金方式解决“夹心层”租购房能力,从“供”、“需”两个方面解决“住房难”问题。其中,荔湾区的直管公房出租经验可为借鉴。
廉租房政策应检讨
广州市从1998年启动廉租房保障制度,迄今为止,并未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难”问题。土地储备不足、供应量少、房屋配套设施不完善、享受面过窄等,都使其在解决广州市困难群体住房问题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而现有廉租房集中建设在相对偏远的地方,如果现在占75.8%的租赁补贴廉租房住户,都搬入在建的廉租房小区,则广州符合廉租房保障条件的家庭,将有可能高度集中在某几个区域,形成“贫民窟”。既不利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不利于社会建设和管理。
广州夹心层超过230万
报告显示,从2001年开始,商品住宅成为广州市住宅供应的龙头;截至2009年,广州商品住宅竣工量占市区住宅竣工量的比重高达83.6%。但过分强调住房市场化,导致保障性住房建设严重滞后。
报告统计显示,在高房价背景下,广州已产生了多达2 .6万户的“内夹心层”(不符合廉租住房条件,但又无力购买经济适用房)。如果加上200余万的来穗外来务工人员构成的“外夹心层”(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购条件和廉租住房申请条件,又无力购买普通商品住房),仅靠自己无力解决住房问题的人群,将超过230万。
因此,报告建议,应逐渐建立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共租赁房和直管公房,配合使用解决中低收入人群过渡性和长期性的住房需求。同时,政府还要想方设法提高群体本身的租房或购房的能力,比如提高对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特别是“外夹心层”群体的住房补贴和公积金,增强其租房或者购房的能力。
■特别建议
荔湾直管房经验可借鉴
研究报告提出的“直管房可作为廉租房和公租房”的建议,在广州市已有实践。比如荔湾区已有近10万人租住在直管房里,当中的住户大多为荔湾区的中低收入群体,住宅租金一般在2-3元每平方米。
直管房是指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代表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各类房屋,涵盖公产、经租产、代管产(抢修代管、无主代管、双代转代管)、托管产等房屋。这些直管房绝大部分都在市中心,生活方便,虽然较为陈旧,但对中低收入人群仍有较大的吸引力。根据广州年鉴的数据,2006年广州全市有直管房总数共114942套,住宅居住人数33 .56万人,年租金收入约3亿元。荔湾、越秀、海珠等老城区,都是直管房集中区域。
目前广州并没有把直管公房纳入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但是直管公房实际上却承担着很大一部分的住房保障功能。报告建议,应该在汲取荔湾经验教训的同时,盘活广州现有的直管公房资源,将直管公房逐步纳入城市的住房保障体系,解决部分“夹心层”的住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