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人民币汇率“跌停”不必过度解读

人民币汇率“跌停”不必过度解读

来源:上海金融报 编辑:李想 2011年12月06日 10:22:17 打印

导读: 人们不必对人民币贬值过度担忧,汇率的“涨涨跌跌”恰恰充分说明人民币正在向反映本国经济的客观现实方向发展。

  在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出现“两连跌”后,12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3349,比上日下滑39个基点,这一切似乎正在打破2010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基准汇率一直处于单边升值的态势。事实上,从来没有哪一个国家的货币“只涨不跌”,当人民币汇率迫于内部转型和外部压力而选择回归正常路径时,我们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形势和挑战。

  其实,人民币跌停的情形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就曾出现过,2008年12月初,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一度导致全球资本大逃亡,人民币汇率甚至连续4天触及跌停,周跌幅一度创下2005年7月汇改以来最大。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重创,2009年3月至12月,人民币进入“阶段性贬值”区间,而2010年,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以及欧债危机的全面爆发,人民币开始进入单边升值通道。

  那么,当前人民币即期汇率再度触及跌停,到底是哪些因素造成的?事实上,此次人民币急速下跌原因十分复杂,既有短期的需求冲击,也有长期资本收益的因素;既有外部的套利驱动和资本回撤,也有内部经济增速的预期改变的因素;既有被动的阻击,也有主动的调整,更有多方力量复杂博弈之下,人民币定价权的争夺问题。可以说这其中既有消极的因素,也有积极的因素。因此,仅仅把汇率跌停归结于外资出逃,甚至是做空中国等原因,也许会陷入“自我恐吓”的误区。

  从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大趋势而言,各国汇率的大幅波动是极为普遍的现象。今年以来,在主权债务危机、经济衰退两大风险集中爆发导致金融市场动荡不定的宏观大背景下,“去风险化”成为短期国际金融市场的风向标。伴随着全球金融市场短期美元流动性吃紧,美元需求紧张驱动避险资金回流美元,避风港效应重启美元升值通道,欧元以及新兴经济体货币兑美元开始大跌。三季度以来,巴西、印度、印尼、韩国、南非、土耳其、波兰和匈牙利的货币大幅贬值,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贬值幅度超过了18%。受此影响,人民币离岸价也呈现下跌之势,美元/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NDF)两年期以内合约已经明显隐含人民币贬值趋向。境内和境外市场仍处于分割状态,两种汇率形成机制的差异,必然会留下更多的风险溢价和隐患。

  此外,不可否认的是,外部也给做空中国以可乘之机。今年以来,反映中国经济金融风险的信用违约掉期交易CDS极度活跃。随着外界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大跌、银行业坏账以及资本流出等系统性风险的密切关注,中国主权债务CDS一度走高,投资者对中国的风险偏好正在不断下降。特别是近期,在全球金融局势急剧恶化之时,恐慌情绪和做空动能集结,加大了人民币下跌的态势。

  不过,我们也不必对人民币下跌过度解读。从积极角度看,一国货币升值空间应该客观地反映该国经济内外的均衡程度。首先,通过中国经济结构的积极调整以及贸易平衡战略的加快推进,中国的外部盈余已大幅降低。目前按美元口径计算的贸易盈余比2008年顶峰时低45%,并且已经远低于国际上4%的评判指标(国际收支失衡的指标),国际收支失衡正在趋于改善,人民币升值趋缓恰恰是中国经济结构趋于均衡的一种体现。

  其次,人民币近期的急速下跌确实与跨境资本流出有关。一方面,原来沉淀于房地产市场的热钱,在中国政府坚定的房地产调控,主动挤出房地产泡沫面前开始退潮。从长期来看,奢侈需求、投资需求等非基本住房需求必定受到限制,这将大大压缩跨境资本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逐利的空间。而另一方面,一直靠低价格补贴全球化红利的中国也正在走上一条要素价值重估的调整之路。当前随着中国推进工资收入分配、资源价格等一系列制度性的改革,意味着中国生产要素价格重估的开始。这样,由资本套利带来的人民币升值空间减少了,但长期积累的全球经济失衡和利益分配的不均衡,则可能由此出现明显的改善。

  因此,人们不必对人民币贬值过度担忧,汇率的“涨涨跌跌”恰恰充分说明人民币正在向反映本国经济的客观现实方向发展。中国可以利用当前外汇市场供求趋于平衡的机会,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确立一套明确的、贯彻人民币汇率改革目标的人民币汇率浮动规则,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国内一系列金融制度改革。保卫人民币货币主权,是中国必须坚持的大方向。

上一篇:降准是试探性调整

下一篇:房价控制“年考”在即 逾30城市尚未达标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