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是宋经理为自己“法定”的跑仓库的日子,这一习惯已坚持了十多年,始终没有中断过。
宋经理所在的是一家专门从事优特钢贸易的流通公司,创建至今已有十五六个年头了,主要经营低合金钢、轴承钢、弹簧钢、工模具钢、不锈钢等,品种规格繁多,常年的库存备货量不少。然而,让宋经理最感头痛的是在库存的备货上,该备什么品种规格,备多少数量。若备货多了,占用大量流动资金;备货少了,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错过商机。
一次,有家用户需要一种特殊规格的优质合工钢,在市场里找了多家贸易公司,也没有找到,最后,这位采购员来到宋经理所在的公司。宋经理一听对方所报的品种规格,说:“还有几根,货不多,这批货已经进了一段时间,平时客户买的不多,所以很少有企业备这个品种的库存”。“看得出,你们公司对库存很有讲究,这样的品种规格,一般的钢贸公司是不备库存的。”这位采购员很快把仅有的几根全部买下了,甚至没有讨价还价。
由此,让宋经理感到,合理的、适度的库存,对于公司的经营至关重要,没有库存,靠现买现卖是不行的。
那么该备哪些品种规格的钢材?备多少?宋经理想到了跑仓库,通过实地调查,掌握仓库中现有的钢材库存结构情况,根据市场需求,以及自己公司一批长期、固定终端用户对资源的需求情况,来决定近阶段向钢厂订购的钢材数量和品种规格。
于是,宋经理做出一个异于常人的决定,每周必须对上海地区的几个主要钢材仓库进行一次“考察”:一是看自己现有的钢材在仓库里的储存情况,表面质量、钢材数量等等,一一加以核对;二是看仓库里其它人家拥有的钢材资源情况(如哪些品种,哪些规格,哪些资源偏少,哪些资源偏多,哪些资源暂时无货);三是看钢材产地,看钢材的生产日期,从而推断市场对各类钢材的需求情况;四是看钢材上的标牌。有些钢材没有标牌,有可能被“假冒”了,或者是“大兴”的产品,对这些钢材要留一个心眼,不能向这些公司“搬”货。
多少年下来,宋经理在“跑仓库”上积累了一套经验,这对他组织公司钢材资源,优化库存结构,开拓销售渠道等,带来了很大的好处。
比如,在今年3月份以来,国内的优特钢市场价格快速回暖,价格不断上涨,一些品种在市场上十分紧缺,“无价无市”、“有价无市”现象十分普遍,甚至出现“一材难求”的状况。而宋经理早在几个月前,在对几个主要钢材仓库的实地调研中,已经预料到今后几个月会出现这一“货紧价扬”的态势,于是针对钢材仓库中那些资源较少的品种规格,预先向钢厂订购,而如今这些品种规格的钢材都变成“香饽饽”的热俏货,一个个都是“高价姑娘”,可谓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久而久之,一些老客户都知道,要优特钢,找上海的宋经理准没错。因而,宋经理的公司拥有了一大批长期的固定客户群。对于这些长期的固定客户,宋经理愿意赊帐,据悉,时下就有400多万元欠款在这批老客户手中。然而,宋经理迄今为止却没有发生过被客户欠款而坏帐。
这个双休日,宋经理又像往常一样,他的身影出现的上海宝山地区的几个钢材仓库,宋经理跑钢材仓库的奥秘,旁人自然不得而知。
点评:商家要优化库存结构
宋经理何以对跑钢材仓库情有独钟,一跑就坚持了十多年,而且每个双休日都亲临现场,这似乎成为他从事钢材贸易的必修课。
其实,宋经理亲自深入钢材仓库了解仓库结构变化,他的奥秘就在于优化自己的仓库资源,让自己的资源能够贴近客户,更贴近市场,在市场资源紧缺时,做到“人无我有”,取得更丰厚的盈利;在市场疲软、低迷时,做到“人多我少”,减少因库存增大带来的价格风险。因此,库存结构的优势,仓库资源的合理适度,这对于钢材贸易商来说,十分重要;尤其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就更显重要了。
有人将钢贸企业的库存称之“双刃剑”,在市场行情上升时,库存会对流通商带来效益;反之,过多的库存则是“包袱”,所以钢贸商要注意优化库存结构,让其充分发挥市场“贮水池”的功能,为调节市场余缺,平抑市场行情,更好地为供应链的上下游服务。
此话不假。那如何改变“双刃剑”,使仓库不成为“包袱”?这就看你对市场的判断,合理设定自己的库存资源,不断优化库存结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像宋经理那样,亲自“跑仓库”,在实地调查中掌握库存结构的第一手资料,对钢材仓库里的库存资源有一个“正常库存量”、“最高库存量”、“最低库存量”量化概念,当仓库内库存达到“临界点”时,要对自己和公司员工“拉警报”,让每一个员工心中有数,该销什么,该进什么,该买什么价,从而跑在别人前面,在取得市场商机时总能先人一步。
对此,其它钢贸公司也许能从中得到启迪和裨益。不妨也经常关心一下钢材仓库的结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