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参与的马达加斯加铁矿石项目。但由于马达加斯加政府推迟原定招标时间,直至2009年9月14日,武钢才通过相关合资公司得以参与全球公开投标,成功获得Soalala区面积约431.25平方公里的铁矿资源勘探及开采权。
变通:走向成熟
一个字,“变”!
中投顾问能源行业首席研究员姜谦这样概括2009中国企业海外寻矿所体现出来的种种表情。
“在经历了初期对主流产矿地的‘强攻’,稍受挫折后,中国企业已经变得越发成熟。不管是入股方式的改变,还是并购目的地的改变,都是中国企业视野更加全球化的一种体现。”他说。
“可以预见,至少未来几年之内,类似中铝入股力拓这样的超大型并购事件并不会时常上演,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企业的海外寻矿之路会因此而终结,非洲、拉美等非主流区域会成为中国企业时常光顾的地方。或许可以将其理解为退而求其次,但有时候退却是为了将来更好的进。”
纵观2009年的铁矿石海外收购,其实不难发现有两大特征:中国寻矿的脚步从澳大利亚迈向非洲、美洲、亚洲,进行多元的选择;投资主体则从国有钢企到民营钢企,从钢铁企业到非钢企业,甚至金融机构扩展。
姜谦表示:“由于钢铁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可以说海外找矿的成败,已经不仅仅会关系到钢铁行业的整体运行,甚至会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转以及国家的资源安全。从这一层面来讲,现阶段海外找矿不是某个行业之事,更不是某几家钢企之事,甚至将其定义为‘国家行动’也不为过。所以,非钢企业们寻求入股海外铁矿石公司的动作就不难理解。”
这一点,在2010年业已发生的第一桩交易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今年1月6日,经营金属和钻石的伦敦上市公司非洲矿业公司(African Minerals Ltd)宣布,中铁物资将以1.526亿英镑的代价收购其12.5%的股权,为其在塞拉利昂的旗舰工程筹资,并可获得从其Tonkolili项目购买铁矿石至少20年的机会。
在一个非传统铁矿石投资地区,一个不产一吨钢的中国贸易流通公司,再下一城。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下半年,中铁物资曾有意购买澳大利亚United Minerals公司股份,后因必和必拓“横刀夺爱”而失了希望。
这也预示着矿业巨头已经开始意识到,面对气势汹汹的中国买家,收拾“卧榻之畔”资源,已迫在眉睫。
分析师对记者表示:“估计两拓今后对本地资源会很重视,也会适度收紧。毕竟澳洲的铁矿石50%以上都出口到中国,中国买家不断加大投资会使其担心战略资源会否受到影响。这正是所谓的卖牛奶还是卖奶牛之争。”
上述武钢资源部负责人也告诉记者:“澳大利亚铁矿资源虽好,但最好的还是在两拓手中,中方的投资成本现在已经越来越高。中国钢企如武钢,有丰富的选矿经验和技术,可以选择世界其它地方品位稍低的矿区。更何况,金融危机影响后,很多机会还是对方主动找上门来的。”
2009年,武钢还与巴西EBX集团签署协议,共同开发矿山和建立钢厂,并于11月中与委内瑞拉矿业集团达成长期采购合同和五方协议,创下首个明确以中国价执行的合同——据邓崎琳不久前透露,该进口铁矿石价格将比“市场价”低6.5美元/吨,进口量是每年800万吨。
按照武钢的海外战略布局,当非、加、澳、巴四地五个项目全面运行后,武钢获得铁矿石资源量共约30亿吨,每年还拥有约2000万吨矿石承销权和1800多万吨优先购买权,基本实现铁矿资源自给,从而不再受制于国外矿商。
不过,在肯定武钢的2009收获颇丰的同时,姜谦也向记者指出:“遍地播种的方式本身就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各地文化以及法律法规的差异是对武钢海外经营管理的最大考验。另外,多数收购采用与所入股矿企成立合资企业的方式,获直接参与开发或勘探矿产资源的权利的同时,武钢也付出了不菲的成本代价。如果结果仅是提高目前的铁矿石自给率,那么这样投资的效果本身就应该大打折扣。”
分析师也认为,虽然目前全球铁矿石供应仍然偏紧,但从远景来看,由于投资增长过快、计划项目过多,预计在2015年左右铁矿石可能出现明显过剩。“那么那时的投资回报将是一个潜在风险。”
而就“走出去”普遍存在的长期无序状,目前国家相关部门也未有一套有效的集中统一管理体制。记者采访发现,尤其投资澳洲矿山的中国企业,不少还经历过多家相中、互抬价格的状况。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某种程度上,现在海外收购结果也变成了一种大企业间的攀比手段,并会在互相间形成压力。如果说要真正走向成熟,这样幼稚的心态,最好还是应该摒弃。”
抄底一句评:
武钢收购加拿大CLM、澳大利亚CXM、WPG、马达加斯加和委内瑞拉的铁矿项目
——中钢协会长、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我相信,长则五年短则三年,武钢的矿石供给状况将会有根本性改观。”
五矿弃核心资产Prominent Hill铜金矿后,以17.50亿澳元成功收购OZ Minerals
——OZ首席执行官Andrew Michelmore:“这实际上显示了五矿释出的善意,其重新提交的要约对股东、供应商和客户而言都有吸引力,且满足了政府的要求。”
——五矿有色副总经理焦健:“这还是一个从商业角度作出的决定。”
华菱对FMG总投资12.718亿澳元,持股比例达17.40%,成其第二大股东
——华菱集团董事长李效伟:“投资FMG是华菱完善供应链的举措之一,主要是为了保证上游原材料供应的稳定。”
宝钢集团以现金2.9亿澳元收购澳大利亚Aquila Resources 15%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Aquila公司执行总裁Tony Poli:“我们盼望与宝钢维持一个长期的互重、互利的关系。”
中铁物资收购澳大利亚铁矿石开采商FerrAus Limitied 12%股权,总金额约为1260万澳元
——中铁物资总经理宋玉芳:“FerrAus是东皮尔巴拉地区最有发展前景的铁矿公司之一,中铁物资希望通过与其的合作,参与到这一地区的铁矿资源开发,并支持FerrAus 在适当情况下对该区资源进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