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因涉嫌为境外窃取国家机密,力拓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胡士泰于5日晚被中国国安部门依法拘留。
力拓矿业公司是世界三大铁矿石供应商之一,它和必和必拓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一起,占有的国际铁矿石市场份额超过70%.就是这种全球垄断地位,三大公司掌握了铁矿石价格谈判的话语权。
在铁矿石价格谈判陷入僵局时,这个消息显得很特别。
世界上铁矿石需求量最大的是中国,这个钢铁产量连续10年保持世界第一的钢铁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占据了铁矿石进口量的50%以上。
但在一年一度的长期协议价格谈判中,三大矿石巨头“说涨价就涨价,说涨多少就涨多少。”从2004年起,价格就一路飙升,截止到2008年,铁矿石长协价涨幅分别为:18.8%、71.5%、19%、9.5%、79.88%.
由于受短期需求及海运费波动等因素的影响,铁矿石的现货价格一般总是大大高于长协价。事实证明,这些年度里,长协价确实低于现货价。
但是,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后,钢铁业深受影响。2008年10月,铁矿石的两种价格出现了逆转,现货价格低于长协价格,到今年年初,铁矿石现货价跌至长协价的60%.
2008年11月,新的长协矿价格谈判启动了。代表中国企业参加谈判的是中国钢铁行业协会。比照现货矿的价格,中钢协提出了中国钢企谈判的底线:长协矿至少降价40%以上。
国际铁矿石三巨头并不接受。直至6月30日这个谈判的结束日,依然没有达成最后的协议,不过谈判的大门并没有关上。
三大矿石巨头之所以态度强硬,主要原因是中国矿石进口集中度低。这是困扰中国铁矿石贸易的老问题,在今年凸显出来。
就在中钢协和三大铁矿石巨头进行紧张谈判时,媒体披露说,有38家国内中小钢铁企业“集体倒戈”,与巴西淡水河谷签订了总量为5000万吨的长协矿合同。
可以合理猜测这是巴西淡水河谷运用商业智慧的结果,但中国中小钢铁企业在关键时刻的釜底抽薪,却源于矛盾的长期积累。
为提高中国钢铁业的市场集中度,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中国政府对进口铁矿石行业实行资质限制,只有112家企业具备铁矿石进口资质。
另外,为了淘汰落后产能,政策还规定只有具备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才有可能享受到进口铁矿石的长协价,其他企业只能在现货市场购买铁矿石。
制度的设计非常理想,实际的运作却大相径庭。
种种原因的作用下,中国钢铁的产能没有压缩下来,而是不断膨胀,国内铁矿石需求旺盛。在价格双轨制下,有长协矿进口资质的企业,仅通过倒卖矿石就获取巨额利润。比如央视报道的,去年7月,进口长协矿价格约为每吨700~800元时,有家没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公司从铁矿石贸易商手中买进的价格却高达每吨1400元,加价幅度接近100%.
资本都是逐利的,单纯指责任何一方不遵守规矩无助于解决问题。面对强势的国际矿业巨头,中国钢铁企业,这些“兄弟”所以不“抱团”,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统一的利益。因此,面对现实,决策者需要考虑的恐怕是如何建立起统一国内钢铁企业的利益机制。
还是老话说得好,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只有大家利益基本一致了,才能做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