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南京下霰,车窗上可明显见到落下的冰粒(图中白色点)。范晓林 摄
昨天,连云港飞雪压枝头。王春 摄
民间俗语“可度三九,难熬春寒”,说明倒春寒的威力有多强,昨天,全省笼罩在低温阴雨中,淮河以北地区出现了雨夹雪,淮河以南下起了冰粒子。预报未来三天,全省大部分地区都是晴天,清晨温度依旧很低,省气象台发布了霜冻蓝色警报,但白天温度回升很“迅猛”,预报明后天,南京的最高温度可达17℃到18℃。
固态降水
是“霰”不是冰雹
昨天清晨,市民出门后发现下着小雨,等等,不只是雨,落在伞上噼里啪啦作响的,明明就是一些小的冰粒子。这到底是什么,在大街上随意地问几个人,多数人都说是“冰雹”。但是气象台专家表示,这样的冰粒子不叫“雹”,叫做“霰(xiàn)”。其实,对于这样的冰粒子,很多市民已经不会陌生了。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我们碰上了好几回。在2月11日,南京就狂下了一夜的“霰”,整个城市迅速“上冻”。气象专家说,冰雹是一种短时间的强对流现象,而霰是一种稳定的“固态降水”。从视觉上,冰雹是半透明的,而霰一般是不透明的。一般来说,要满足大气层的温度下降很迅速,同时水分也比较充足,才能形成这样的颗粒状的固态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