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经济体风险偏好继续走弱,实体经济的收缩已不可避免。考虑到经济体弱风险偏好将继续,"财政出力,货币出钱"的政策无疑是较好的选择。
据中国证券报11月18日报道,日前,10月份宏观经济数据全面披露,数据显示,经济体风险偏好继续走弱,实体经济的收缩已不可避免。考虑到经济体弱风险偏好将继续,"财政出力,货币出钱"的政策无疑是较好的选择。
经济体风险偏好继续走弱,表现在3个方面。
其一,货币供给增速继续下滑,居民储蓄存款增速加快。10月份M0、M1、M2同比分别增长10.6%、8.9%和15.0%,除M0因国庆节因素较上月略有反弹外,另外两个层次货币供给均较上月继续下降,分别回落0.6和0.3个百分点。其中,M1增速已连续6个月下滑,达到了1997年3月以来的历史第二低水平;M2增速则是连续第5个月下滑。
在M2不断下降的同时,10月份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速却升至21%。两者增速出现背离的原因主要在于股市,因为股市保证金记入M2但不算作存款。07年的牛市引发居民储蓄搬家,即从人民币存款转入M2;而今变化方向恰好相反,再加上2007年同期的基数效应,即导致了两者增速的背离。另一惹人注目的背离是居民储蓄与企业存款增速,前者在不断上升,10月达到27%,而后者不断下降,10月只有14%,企业存款增速的下降,反映实体经济部门活力已经明显减退。
其二,贷款增速大幅下滑。10月的贷款增速为14.6%,比2007年同期的17.7%有显著回落;其中居民的长期贷款10月份新增21亿,同比少增634亿,这意味着居民的购房已经基本停滞。而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830亿,同比少增294亿,已经连续两个月同比少增,意味着企业的投资冲动在继续萎缩。贷款增速下滑剧烈,特别是长期贷款下降非常明显,原因在于在当前经济低迷境况下,银行扩大信贷规模的冲动已经不存在,信贷供求双方对贷款需求都在下降;同时,居民预期楼市下跌趋势短期难改,商品房贷款也基本停摆。
其三,物价快速回落,消费增速放缓。10月份CPI同比上涨4.0%,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达到17个月来新低。10月份PPI出现1996年11月以来最大降幅;购进价格指数各子项全面回落,均显示未来通缩压力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为22.0%,较上月的23.2%下滑1.2个百分点;以CPI平减后的实际增速为18.0%,较上月的18.6%下滑0.6个百分点,首次出现减速。
当经济体风险偏好转弱或者说风险规避情绪转强,低风险的储蓄存款和债券市场将吸引资金流入;08年以来市场的运行也印证了这一点。统计显示,10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5.83万亿元,同比增长21.1%,比上月末高2.31个百分点。1-10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6.9万亿元,同比多增2.6万亿元。同时,10月份债券市场新增托管量达到3682亿元,07年10月份新增托管量为负121亿元。
一旦经济体风险偏好减弱,投资意愿下降,凯恩斯所说的流动性陷阱就可能出现,面对这样的困境,"财政出力,货币出钱"的政策无疑是较好的选择。虽然,中国经济增长还未出现"流动性陷阱"的迹象,不过政府最近推出的四万亿投资计划无疑是未雨绸缪。而货币政策方面,在尽快大幅调低利率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提高其收益率的同时,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方面需要更激进一些,向市场大量投放流动性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