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5万套”是今年省政府确定的民生实事,半年已过,江苏保障房建设进度如何?12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截止到6月底,全省已开工保障房29.7万套,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6%,进度居全国前列。近日,省政府还派出五个检查组,在全省各地走访工地,确保市县上报的开工进度实在无水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市县政府因保障房建设不力被约谈、问责。
建得挺快:801个保障房项目已开工
省住建厅副巡视员王如三昨日向记者介绍说,今年江苏从中央领到保障房建设任务39万套,是东部沿海地区任务最重的省份。但是考虑到保障房是事关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的大事,我省又将任务增加到了45万套。层层分解到各市县后,全省共确定了1300多个建设项目。目前保障房建设进展良好,到6月底,已有801个项目开工,占62%;从建设套数来看,开工项目形成的保障房共29.7万套,占45万套目标任务的66%。开工项目数和房源套数均超过六成,进度居全同前列。其中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98493套(间),廉租住房10484套,经济适用住房59826套,完成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669万平方米(12.85万套)。
住得舒适:“找出一个棚户区奖你10万”
“有人担心,大规模建保障房,会不会形成新的棚户区?我说你要找出一个棚户区,我奖你10万块,”王如三在谈到保障房品质时形象地表示。
建得多,建得快,还要保证建设质量。“一般老百姓理解的房屋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不用劣质建材,施工不偷工减料。而我们要求落实保障房工程质量,还包括规划选址、配套设施、抗震指标、绿色节能等等一系列事关居住质量的方方面面。”王如三介绍说,目前省内大部分城市都提出,保障房建设标准不低于普通商品房,最起码和老百姓在市场上买到的商品房品质一样,甚至还要高一点。
管得严格:四道“金牌”考察地方政府
国家规定,保障房建设的责任主体是市县人民政府,落实不力将被问责。王如三告诉记者,其实江苏在保障房的监管中,并不只是一个问责制,而是有目标责任制、考核问责制、效能考核、效能监察四道“金牌”。“所谓目标责任制是年初下任务,年底完不成要追究责任;考核问责制则是在建设过程中进行监督考核,做得不好随时问责;效能考核是财政部门对政府投资的保障房项目建设是否规范,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考核,并对省级主管部门的工作效能做出评价;效能监察则是纪检监察部门牵头进行的考察。最终实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督查、检查,年度有考核’。”王如三透露,7月4日开始,省级考察工作启动,5个检查组分赴全省各市。“从我参加的一个组来看,考察重在‘眼见为实’,已开工项目我们就实地到工地上看,是不是真的在建了。”从7月到明年1月,住建厅将会同监察厅等有关部门对市县共组织3次督查,年终全面考核。
分得公平:请街道社区的大爷大妈来把关
随着全国1000万套保障房的陆续开工,不少专家提出了对保障房今后能否公平分配的担心。“开着宝马来申请保障房的情况,江苏没有,这几年来我没有接到一例有关的投诉举报,”王如三明确表示。目前江苏对住房保障分配、运营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的管理进行规范,完善和应用住房保障信息管理系统,规范和落实住房保障申请、审核、公示、轮候保障、分配管理等制度,做到保障房源、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三公开”。“我们申核保障对象时,还请了乡镇、街道、社区基层的大爷大妈来把关,他们最熟悉周边住户的情况,他们说谁家收入低,住房困难,也多半错不了。”
王如三也指出,“不符合条件的情况有没有?这个也有,因为收入是不断变化的,有的家庭申请的时候是符合条件的,但等到保障房兑现的时候,可能收入提高了,就不符合保障要求了。一旦发现,我们就会停止保障,清退或转保。”
五问保障房建设
801个开工项目有没有水分?
住建厅将去每个工地验“开工”
保障房开工801个项目有没有水分?江苏建保障房有没有资金困难?保障房建那么多为啥老百姓没分到手?昨天,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巡视员王如三还针对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一作答。
问:江苏801个保障房开工项目有没有水分?
答:目前省住建厅启用了2011版“江苏省住房保障管理系统”,对各地保障性安居工程进行网上管理。我们规定,基础工程开建了才能算开工,房子能交付了才算竣工,各市县每个保障房项目的开工和竣工都必须在网上申报,省厅在收到申报信息后,将派人去每一个工地现场核实,现场确认率将达到100%。今年开工的801个项目,目前有一半的工地已得到现场确认,10月底前,全部开工项目将完成确认工作。此外,住建部还派了两名工作人员在江苏跑工地,70%的工地将被实地抽检。
问:江苏保障房建设缺不缺钱?
答:我粗略地匡算了一下,江苏建45万套保障房,整个工作,包括建配套,直到房子建好分下去,需要800亿左右的资金。虽然国家和省政府的专项补助年年增加,但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地方。根据财政厅提供的数据,到6月底,全省已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400亿,应可以保证完成当年的建设任务。
问:保障房建设用地有保证吗?
答:今年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地实行计划单列、专地专供,对未按规定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的地区,暂停其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土地出让公告。根据粗略计算,江苏45万套保障房约需2万亩建设用地,在今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省国土厅优先安排,落实了1.22万亩的用地计划,还留了500亩机动计划,用于农垦、监狱、林业等系统的危旧房改选。
问:保障房建了那么多,为啥老百姓还没分到手?
答:保障房建设客观上周期较长。一方面项目前期工作耗时较多,立项、审批、规划、用地,到工程设计、图纸送审、抗震审查、施工队伍招标等等,环节很多,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现在保障房多为高层建筑,建设周期长,当年开工当年交付很困难。目前正处于保障房大规模开工建设阶段,等到陆续交付时,老百姓就能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保障性房源。
问:江苏保障房建设目标是什么?
答:据统计,江苏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还有18万户,这两年他们的安居问题都可得到解决,自由选择买经适房或租公租房。到2015年,江苏将建设139万套保障性住房,再加上“十一五”末形成的89.5万套,将提前达到或超过国家要求的20%城镇家庭享受住房保障的目标;从人口比例上看,约有25%的人口可获保障。江苏提出的保障房目标也由此前的三个“应保尽保”提升到三个“全面实现”:“十二五”期间全面实现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有保障,城镇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租房有支持,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全覆盖。 记者 王烨
江苏公租房管理办法已获通过
租金标准确定为“市场价”的七成
记者从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我省为公租房立法有了重大突破。《江苏省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已经通过,这部省政府规章将于9月实施。其中老百姓最关心的租金标准,最终确定为“市场价”的70%左右。而供应对象“三类人群”也有了明确界定。
房型:
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
据省住建厅副巡视员王如三介绍,公租房是政府投资或提供支持政策,限定租金,限定供应对象的保障房。从房型上讲,公租房今后将有三大类:从一张床、一间房,到一套房,分别供应给不同的保障对象。其中一张床指的是集体宿舍型的公租房,针对外来打工的蓝领;一间房是面向都市白领的单身公寓,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以及引进人才等则可以租住一套房。
保障对象:
新就业限定“本地户籍”
公租房的供应对象为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人员以及外来务工人员。王如三介绍说,以往在新就业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界定上有交叉,外来务工人员往往被狭义地理解为农民工。此次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新就业人员限定为有本地城镇户籍、工作不满五年的大中专毕业生,而非本地户籍的均属外来务工人员,除农民工外,还包括外来白领、海归、引进人才等等。
租金:
从市场价80%降为70%
王如三表示,在此前的办法草案中,公租房的租金水平定为“准市场”或“市场价的80%左右”。在全省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征求了各方意见后,最终标准从80%降到了70%左右。“公租房的租金不宜太低,不能与廉租房太接近,但也不能太高,”王如三解释说。
据了解,在省内已经运营的公租房中,租金水平较低的是针对打工一族的集体宿舍,如常州的南湖家苑就是一人一天一块钱的租金标准。一间房的租金约在150-300元。而今后,针对高端外来引进人才的“一套房”,租金也可能达到两三千元,虽然较高,但依然会比市场价优惠三成左右。
运营: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租房建设
作为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区域,江苏的公租房建设任务很重,资金从何而来?办法提出,公租房建设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投资主体可以多元化。王如三表示,江苏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公租房的建设和运营。
另据了解,全国政协委员、省住建厅厅长周岚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出,保障性住房投资利润虽然不高,但具有长期稳定性,对于关注长期稳定收益的社会资金有一定吸引力。她还建议,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住房,可以探索“先租后售”的方式,规定一定期限,比如10年内由政府承租,按公租房的租金标准提供给保障对象。10年期满后转为商品住房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