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监会近乎苛刻的窗口指导下,中国1月新增信贷1.39万亿元,专家认为,这一增量是比较"合理"的,能够有效支撑经济企稳回升,且从结构上来看,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节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再次上调,年内加息时点则将推迟至6-9月份。
中新社援引北京商报2月12日的报道称,在众目翘盼之中1月信贷数据终于在11日公布。1.39万亿元的历史同期高位,是对央行信贷投放“合理充裕”原则的最好诠释,且在“有保有压”的监管下,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为经济复苏提供更加有效的金融支持。但未来是否会再现1月份“前松后紧”的戏剧性信贷投放场面?监管力度是否还会进一步升级?2010年信贷新增贷款会否再创天量?
增量“合理” 结构改善
在“前松后紧”、后半月信贷审批几近全面停止的情况下,我国1月份新增信贷仍然冲到了1.39万亿元,仅较去年同期贷款高峰的1.62万亿元略减少14%。
根据银行在考核上“早投放、早收益”这一普遍规律,1月份一般都是全年信贷投放的高峰期。但与本世纪上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大多数年份相比,1月份超过万亿的规模仍然是处于投放高位的,一般情况下新增贷款多在5000亿元以下。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指出,2010年1月份信贷高增,主要是商业银行2009年底压下来的项目积攒到2010年年初所致。另外,各商业银行摸清了监管层此前信贷监管前松后紧的规律,抓住年初的节点猛冲贷款,有抢跑的因素。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认为,各银行、企业主动储备了项目在年初投放,此外,这也是11个地区规划使建设方面的信贷需求较多的集中反映。
多数专家认为,1.39万亿元这一增量是比较“合理”的,能够有效支撑经济企稳回升,且从结构上来看,经济活跃度升高的趋势也得到了印证。
“虽然信贷总量较大,但结构明显趋于好转,票据融资明显减少、实体经济贷款明显增加,反映了经济运行状态良好。”连平称。
央行数据显示,在1.39万亿元新增贷款里面,居民户贷款增加4,502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9,41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328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521亿元,票据融资净减少1,809亿元。
“票据融资减少了1,800多亿元,加上减少的票据融资,实质性新增贷款1.57万亿元,比2009年同期提高5,748亿元。这说明经济已经在较好的基础上走向回升。”连平分析指出。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对公司的短期贷款增加了3,000多亿元,表明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需求明显增加,更进一步表明经济活动趋于活跃。
1月份延续了2009年四季度以来“存款活期化”的态势,当月广义货币供应量(M2)、狭义货币供应量(M1)之间“倒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到12.98。2010年1月末,M2余额为62.51万亿元,同比增长25.98%,增幅比上年末低1.7个百分点;M1余额为22.96万亿元,同比增长38.96%,增幅比上年末高6.61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的研究报告指出,这表明企业投资经营活力正在持续增强。
银监会信贷监管要求细化到月
银监会近乎苛刻的窗口指导,被业内认为是1月信贷实现“合理充裕”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