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在央行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次加息之后,银行的可用资金日渐减少。12月16日,财政部、央行招标今年第十二期中央国库现金定期存款,面对今年最后一期的“放钱”,备受资金困扰的商业银行激烈争抢,最终以5.4%的利率刷新了历史纪录。
“去年这个时候是很多钱放不出去,现在是缺钱放,客户在排队,银行变成了缺钱的穷人。”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称。与此同时,银行资金告急的背后也正发生着许多变化,高息揽储现象隐现,民间借贷暗流汹涌……
缺钱啊!国库存款招标遭银行“疯抢”
12月16日招标今年第十二期中央国库现金定期存款300亿元由商业银行竞标,6个月利率高达5.4%,创历史新高。这笔300亿元的资金也是今年最后一期“放钱”。所谓国库现金,指的是财政部在央行的活期存款,为提高这部分资金的运用效率,出现国库现金商业银行定期存款,由商业银行竞标,价高者得,对于银行来说这是补充资金的机会。5.4%!期限6个月的定期存款中标利率最终锁定,这一利率不仅远超当日同期限银行拆借利率3.1664%及6个月定存基准利率2.20%,且较上一期11月同期限品种4.93%大幅走高47个基点,同时还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高点。
“银行急需资金,中标利率自然水涨船高。”一位参与投标的银行交易员告诉记者,今年央行收缩信贷规模,市场流动性普遍紧张,年底这一期的争夺尤为激烈。同时,今年前11个月,银行新增贷款超过7.45万亿元,而监管层给出的全年目标为7.5万亿元,在最后的一个月里,银行仅有不到600亿元的信贷规模。此外,根据银监会要求,银行的存贷比不得突破75%。而从11月份以来的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累计冻结超过1万亿元的资金。
急坏了!银行信贷腾挪三招今年失灵
银行为扩大信贷空间,往年常用的招数,比如大中型银行向小型银行转让贷款等,今年开始失灵。
银行人士介绍,银行腾挪信贷空间大概有三种办法,一是降低超额存款准备金;二是转让贷款等信贷产品,使得包括票据融资的贷款类资产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转移,主要的方向是由一些贷款能力比较强的大中型银行向小型的银行如城商行、农信社转移;三是发行融资类银信合作理财产品,将信贷资产转移至银行外。这三种方法在今年年底都不怎么管用了。不仅能腾挪的空间没有了,甚至连原有的空间也在受到挤压。在负利率的影响下,居民对储蓄的需求不断降低。央行数据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更多投资”首次取代“更多储蓄”,成为居民第一选择。而在10月份,银行体系内的居民储蓄流失7003亿元。一位股份制银行公司部负责人感叹,现在所用的监管指标,导致银行千方百计把存款规模做高,这样才能争取更多的贷款空间,而年底的规模量最终能决定来年的新增贷款规模。 据新京报
银行缺钱放贷火了民间借贷
银行缺钱放贷,这催火了民间借贷市场,而这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北京怀柔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刘女士就切身感受到了这种火热。年初年中的时候,公司每天也就三四拨人来问,现在每天会有十来拨人前来咨询。除了客户明显增多外,客户质量也变好了,以前一些优质的企业、个体户都会去银行贷款,现在这批人从银行“挤”了出来,成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客户。
但是让刘女士郁闷的是,他们现在也面临无款可贷的局面。“小额贷款公司的放贷多为自有资金,不能吸储,根据央行规定只能拆借不高于自有资金50%,我们注册资金1000万,11月份国开行刚给我们贷了一笔款,马上就放完了。现在公司也在急着找资金。”她说。在小额贷款公司之外,还有不少民间的贷款公司。记者以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几家贷款公司咨询,贷款100万,期限一个月。“没有抵押不能做,有实物抵押利息在5分(每月5%的利率),如果信用良好客户资源优秀,可以小幅下浮,但没有多大空间。3-4天可以放款,如果是一些特别急需钱的人找上门来,9分利的借贷都很好做。”一家担保公司的卢女士称。民间借贷另外一家号称能马上放款的贷款公司则开出了6分(6%)的月利率。该公司黄先生介绍:“银行银根一紧缩,我们的生意就好做一点,每年年底都有一个小高峰,今年尤其明显。越从银行贷不到款,我们越开心。因为走民间借贷渠道的人肯定会增加。”在今年的淡季,也就是银行信贷扩张最迅速的年初,民间借贷的月利率保持在2%—3%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