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电价到底怎样“定档”合适?连日来,国家发改委的相关征求意见稿成为热议的话题。记者昨日获得的权威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城镇居民每月每户家庭的平均用电量为192.5度。
相比征求意见稿中,全国平均分档标准的110度、140度两套方案,似乎大多数江苏家庭的用电量都要高出很多。然而,记者细读国家发改委的征求意见稿,以及通过对江苏省价格主管部门的采访发现,阶梯电价在很大程度上被误读。所谓的第一档设定为110度或140度,只是国家发改委根据分档要求测算了一下全国的平均标准,并非是要作“一刀切”推行的标准。包括江苏在内的各省市,将在各自举行价格听证会后,划定当地的分档基数。
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192.5度 同比增27.5%
“超过110度或140度就要多付费,那我家铁定要‘被涨价’了!”听说了阶梯电价的征求意见稿,几乎大多数家庭都感叹,自家的用电量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标准。而相关统计数据也显示,江苏城镇居民家庭每月用的电确实比全国平均水平要高出不少。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获悉,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城镇居民家庭户均用电量是1733度,平均每月每户家庭的用电量是192.5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7.5%。同样是今年前三季度,江苏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用电量是621度,平均每月每人用电量是69度,同比增幅也是27.5%。
民用电量的上涨趋势,在农村也同样存在。另有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城乡居民用电量接近300亿度,同比增长19.36%。
统计部门表示,今年前三季度的居民用电量之所以出现了这么高的增幅,与今年夏天温度较高有关,且在电力资源紧张、推行节能减排等情况下,江苏实行工业企业限电措施,确保居民生活用电,这也让居民生活用电“尽着用”,平均用电量不降反升。
这两天各大门户网站和论坛讨论最多的就是第一档电量够不够用的问题,阶梯电价是否就意味着涨价。
网友“垚淼淼”前天在南京西祠论坛上,将自家的电费单晒了出来,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垚淼淼”罗列了几样家用电器的耗电量:
冰箱:0.79度×30=23.7度;电饭煲:一天烧两次饭,每次1小时,以800瓦的来算,0.8×2×30=48度;煲汤:也是800瓦一天一小时算,0.8×30=24度;电热水器:1500瓦的,平均一天3个小时,1.5×3×30=135度;电视机:两台,一台200瓦,一台100瓦,一天5个小时,(0.2+0.1)×5×30=45度;电脑:笔记本电脑功率算50瓦,一天5小时,0.05×5×30=7.5度;洗衣机:全自动600瓦,平均两天洗一次,一次洗一小时,0.6×15=9度;电灯:基本都用节能灯,耗电量很小,姑且不计。
空调是耗电大户,“垚淼淼”家有三台空调,一个柜机2匹,两个挂壁各1.5匹,按白天用柜机3个小时,晚上睡觉开挂机,各8小时,按一个月用15天来算,(2×3+1.5×8×2)×15天=450度。另外还有电磁炉、音响、电热毯、电热水壶等等,都不算,就这样,在不开空调的情况下,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至少是292.2度。
“垚淼淼”所晒的账单得到不少人的认同,不少网友也在跟帖中晒出自家的用电量,“晚虫难飞”说:“平时我一人在家,双休孩子有时回有时还不回,只有双休开伙,一个月至少还要150度。还不开空调和取暖器,只是一般生活用电。”
“barry05866”还把自家几个月的电费单统统贴了上来,8-9月份用了611度,2-3月份用电473度,这是一个三口之家。
到昨晚7点,该帖发上来两天,已经有了16000多的点击量,跟帖达到245个。通过晒账单,几乎所有网友都认为把第一档电量定在110度或140度显得太低了,按照这样的标准,自己家每个月都要超标,得多掏不少钱。
一名网友晒出电费单 不开空调,一个月要用290多度
“我也不知道我们家一个月用多少电。”不少家庭的电费都是通过银行代扣的方式缴纳,虽然有的知道一次扣多少钱,但是用多少度电是一笔糊涂账,只有去银行柜面用现金缴电费的市民才会对自家的电费清单一清二楚。昨天中午,记者来到新街口一家银行,随机询问了一些要交电费的市民,大多数人表示,两个月的电费一般在150元-200元,夏天空调开得多的话,也可能到300元以上,目前江苏执行峰谷电价,峰电价为0.55元/度,谷电价为0.35元/度,很多居民为了省钱,会选择在晚上用电多,即使以峰电、谷电平均使用来算,两个月花费150元的话,一个月的用电量也在170度左右。大多数家庭每月用电量在200度左右。新街口附近一家超市也代收电费,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家庭用电量差异比较大,用得少的家庭两个月才交30元,多的两个月要交1400多元,但总体来看,两个月低于150元的家庭比较少。
疑问一:莫非全国“一刀切”?
回应:各省市自己定标准
从上述权威数据看,如果按照全国平均标准来划定阶梯电价的档级,似乎绝大多数江苏家庭都得多掏电费,这也正是意见稿引起广泛热议和质疑的核心原因。大多数居民表示,一方面发改委提出的各档电量标准过低,担心“被超标”;另一方面也认为,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一样,全国搞一个标准“一刀切”太不合理了。比如,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异都很大,按照一个标准,岂不是西部“占便宜”、东部“吃亏”?
“全国不可能‘一刀切’!如果是‘一刀切’,就不存在‘全国平均水平’了。”昨天,江苏省物价局有关人士明确表示,在发改委发布的草案中,就明确了方案是“以省(区、市)为单位”来执行的,而且也明确了,“各地阶梯电价具体实施方案,由省(区、市)人民政府按照本指导意见确定。”也就是说,具体各档的电量还是由各省、市、区来定。届时,江苏居民家庭的实际用电量,将成为最重要的参考之一。
疑问二:110度或140度太低了
回应:这不是执行标准
各地网友纷纷质疑110度或140度的标准过低,有部分是对该征求意见的误读,“仔细看征求意见,并没有直接说,第一档电量就是110度或是140度,而是要求以覆盖率来确定各档电量标准的。”省物价部门表示,比如方案一,第一档电量按照覆盖70%居民家庭的月均用电量确定,而就全国平均水平来看,用电量在110度范围内的居民户数占居民总户数的比例达到70%,因此人们便理解为,第一档电量标准就是定在了110度上。而方案二之所以出现140度这个档级,则是按照覆盖80%居民家庭的月均用电量确定的。届时,江苏第一档的标准设定多少,也将按照覆盖70%、80%的要求,结合江苏居民家庭的实际用电量来测算。
疑问三:江苏“月基数”会怎么定
回应:要看江苏居民的实际电量
既然是这样,那么江苏的月基数会定在多少呢?省物价局有关人士说,这要看发改委最终发布的指导意见是哪一种方案。假如按方案一来执行,那么第一档电量就可能是按照覆盖70%的江苏省居民家庭的月均用电量确定,即如果70%的江苏居民家庭月均用电量在200度以下,那么第一档很可能就定在200度;以此类推,第二档电量按照覆盖90%居民家庭的月均用电量确定;第三档为超出第二档的电量。至于覆盖70%和90%的居民家庭月均用电量到底具体是多少,会有相关部门提供这样的数据。
在征求意见中,对第二档、第三档电价的提价标准也没有确定,只是给出了“不低于每度电5分钱”和“不低于每度电0.20元”的模糊说法,同样具体的提价标准将交给省、市、区来定。“月基数、提价标准,这些肯定要通过开听证会来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
疑问四:峰谷电价还管用吗?
回应:很可能与阶梯电价并行
目前,江苏执行的峰谷电价也是鼓励人们节约用电的一种方式,而且让居民省不少钱。阶梯电价后,峰谷电价要不要取消?这是很多人关心的。昨天,省物价局有关人士没有明确表态,是取消还是保留,只是表示还在研究,会按照发改委的指导精神去操作。而在征求意见中,明确表示,“鼓励居民用电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各地在推行居民阶梯电价的基础上,可同时制定居民用电峰谷分时电价办法。”这意味着,江苏很有可能将阶梯电价和峰谷电价并行。
实际上,将峰谷与阶梯并行执行已有先例,已经试行阶梯电价的浙江省就是这么做的。浙江省居民电价分三个“阶梯”——月用电量50度以内的,电价为0.538元/度,其中峰电价0.568元/度,谷电价0.288元/度;51度至200度之间的用电量,电价上调0.03元/度为0.568元/度,其中峰电价0.598元/度,谷电价0.318元/度;超过200度的用电量,电价比基本电价上调0.10元,即0.638元/度,其中峰电价0.668元/度,谷电价0.388元/度。当峰谷用电量总和超过50度时,超出的电量部分就开始按“第二阶梯”的价格计费,依次递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