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国钢铁市场走出少见的独立行情,并领跑全球钢价。在外需不振的背景下,这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今年钢材市场的影响因素可谓盘根错节,一方面,国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信贷投放量,房地产泡沫有再起之势,铁矿石谈判发生的戏剧性变化也为后期的钢铁生产成本带来了变数。另一方面,除了出口减少外,削减钢铁企业过剩产能的计划也未能很好落实,钢厂还出现大范围亏损。此外当前的季节性因素也为钢材市场带来一定的库存压力。后市哪些因素将成为市场主旋律,它们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本版将综合分析钢铁产业的运行机制以及市场的“变量”,并为钢铁产业链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提出建议。
稳中有升将是钢材后市主旋律 长城伟业期货 谢赵维
近期沪钢强势上涨,期价屡创新高。钢价大幅上涨反映了基本面的逐渐好转,而对于此次钢价上涨,市场分歧较大:一方面,钢材产量创下历史新高,产能过剩的忧虑重新显现,同时对于下半年货币政策可能出现调整的担忧也为后市钢价继续上涨设置了阻力。但另一方面,下游需求持续回暖以及出口的逐渐复苏为钢价上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原材料价格的推波助澜也是主导钢价振荡上行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稳中有升将是沪钢后市走势的主旋律。
投资加消费双重拉动效果明显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21亿元,同比增长33.5%。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07630亿元,增长36.1%;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73830亿元,增长87.3%。基础设施建设在建筑钢材需求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并强有力地拉动了建筑钢材的需求。根据笔者的分析,鉴于2008年下半年的基数过小,今年下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速仍将喜人,虽然实际增速将出现放缓,但是强劲需求仍将维持一段时间,所以近期钢价并没有大幅向下的压力,基本面仍然具备较好的向上支撑力。
每年的3月和6月是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两个高峰期,这两个月的房地产开工面积对于钢价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从图2中可看出2003年、2004年、2006年、2007年的6月份开工面积都大于3月份,反映出下游房地产行业钢材需求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在这4年中,钢材价格有3年上涨,1年持平;而2005年和2008年的6月份房屋新开工面积都少于3月份,钢材价格在之后出现了大幅下跌。由此可见,住宅房屋的开工面积对于钢价的走向具有很好的先行指标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在开工之后就决定了一段时间的钢材需求量。今年6月份天量的房地产开工面积将使得房地产对于钢材的需求回到2007—2008年时的较高水平,对于建筑钢材需求的拉动将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并且在之后的很长时间内都将主导建筑钢价走势。
原料紧俏、成本支撑使得沪钢近期难有大幅回调空间
据中钢协官员透露,一部分大中型钢厂已经达成了2009年铁矿石谈判协议价,其中PB粉矿97美分/干公吨度(降幅32.95%),杨迪矿97美分/干公吨度(降幅32.95%),PB块112美分/干公吨度(降幅44.46%),合同有效期为2009年4月至2009年10月。如果33%的长协价降幅属实,那么如笔者之前所预测,钢价将会获得成本支撑。对于螺纹钢来说,一旦价格下跌至3700元/吨以下,钢厂的盈利空间就会受到很大的压缩,甚至出现亏损。
在这场博弈中,无论后期出现经济复苏,现货矿价格水涨船高,还是经济再次出现衰退,钢材需求急转直下,最后受伤的都将是我国的广大炼钢企业。所以笔者判断铁矿石不可能出现超过40%的降幅,33%的降幅很可能将被中方最终妥协沿用。
由于BDI干散货海运费指数领先于到岸铁矿石进口量20—40天的时间,所以BDI指数的前期走弱预示铁矿石的供给量确实出现了减少,那么近期的港口铁矿石库存也将减少。虽然海运费指数近期有所反弹,铁矿石资源的紧俏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全球钢价触底反弹,出口将见起色
随着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逐渐好转以及库存的合理补充,国际钢价近期反弹势头明显。美国钢厂受到成本上涨以及需求回暖的影响不断上调钢材的出厂价格,欧洲和日本的钢价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反弹。
二季度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削减库存、压缩成本开支的效果开始显现,企业效益转好,亏损规模比上季度缩小。日本内阁府进行的消费者信心调查显示,6月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较5月份上升1.9点,至37.6,为2007年12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是该指数连续第6个月上升。美国的工业生产以及新屋开工等数据也显示出下游需求复苏的势头,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国钢价经过出口退税后的比价优势又将重现。同时,印度钢铁部表示,受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的拉动,2009财年第一季度,印度国内钢铁需求同比上涨了5%。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增长或将利多全球钢价,并且发展中国家短期的产能不足也将会促使他们进口大量的钢材。全球钢价企稳反弹的序幕已经拉开,我国的钢材出口在6月份也出现了环比增长,让我们看到了钢材出口转好的曙光,笔者认为这将是我国钢材出口出现复苏的开端。
不可忽视的两大中远期利空
尽管钢价受到利好因素的带动,但仍有两方面利空值得留意:
1.货币政策下半年或将微调。央行调查统计司初步报告,6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较上月新增15304亿元,这是二季度以来月度新增贷款首次超过万亿元。目前经济回升的趋势已经基本确定,但回稳的基础尚不牢固,因此下一阶段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基调不会变。但是,考虑到贷款的超常规增长将带来潜在的通胀压力,局部肯定会作政策微调。充足的信贷是房地产行业好转的主要支撑,鉴于现在经济处于复苏阶段,即使下半年信贷出现收缩,总量也不会快速下降。
但是笔者注意到7月份的信贷投放量已经开始出现萎缩,如果下半年出口不能出现明显好转,上半年的天量信贷是无法持续的,那么房地产以及基础建设行业的资金来源将受到影响,钢价则很可能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因为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将对钢价形成强有力的支撑,除非下半年货币政策出现大幅的收缩。
2.钢材总产能创新高,长材产能遇到瓶颈,板材过剩依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25880万吨、26658万吨和31648万吨,分别增长5.6%、1.2%和5.7%。6月份我国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为4892.53万吨、4938.91万吨和6213.99万吨,均创单月产量新高。其中6月份粗钢日均产量达到164.63万吨,也超过去年同期156.48万吨/日的最高水平。钢材产能的扩张使得上半年颁布的钢铁行业振兴规划中对于产能的调控计划很难实现,长材产能的不足以及板材产能的过剩依旧存在。笔者认为如果出口在三季度能够出现抬头,钢材产能过剩并不会阻碍钢价的上涨,此次由成本和需求推动的钢价上涨仍将延续。但是如果信贷收缩,出口又无法分担需求压力,则要提防钢价在之后出现大幅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