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中国钢铁业在“双反”贸易战中成长

中国钢铁业在“双反”贸易战中成长

来源:中国钢铁现货网 编辑:豫言 2012年01月10日 09:09:29 打印

导读: 入世十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并不像众人预期的那样,“完美无瑕”的发展着——伴随着贸易额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双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而得知这个名词的最常见的渠道,就是中国企业接二连三的被调查和起诉。

  入世十年,中国的对外贸易并不像众人预期的那样,“完美无瑕”的发展着——伴随着贸易额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双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而得知这个名词的最常见的渠道,就是中国企业接二连三的被调查和起诉。

  显然,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中国钢铁行业也不可能幸免。无论是出口钢材,还是投资资源性产品,中国钢企的海外麻烦从来就没中断过。

  海外摩擦不断

  【外资企业不断阻拦】

  “现在,中国钢企海外投资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方面中国钢企资金并不充裕;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在其中不断阻拦。”有专家发表了这样的看法。

  以中国中钢集团公司(简称中钢和中信泰富有限公司(简称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铁矿领域的巨大投资为例,两大公司投资的项目在2011年都遭遇了困境——中钢旗下的澳大利亚铁矿项目因港口问题暂时停止开发,而中信泰富的铁矿项目因为成本不断提高,竞争力明显下降。

  三大矿山在中国钢企“走出去”时不断阻拦,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简称武钢收购非洲焦煤项目的失利,就源于力拓的半路杀出。对此,武钢总经理邓崎琳曾表示,武钢今后将重点开发已经投资的海外项目。

  【中国钢企频陷“双反”泥潭】

  从目前来看,除去外资企业的阻拦,钢铁行业遭遇到的最大、也是最频繁的国际麻烦,就是来源于各国政府的干预。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和地区组织,针对中国钢材的“双反”案件络绎不绝。

  国际上对于中国钢铁行业的制裁,最初是在2009年11月5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对此,美国商务部宣称,中国制造商和出口商在美销售的油井管价格低于正常水平,因此决定对37家中国公司征收36.53%的反倾销税,另一些中国公司将被征收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2009年12月3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批准对中国产石油钢管征收约10%到16%的关税。当天的表决意味着,美国商务部于11月24日公布的对中国钢管征收10.36%至15.78%的反补贴税的裁决获得了通过,该裁决随即正式生效。而美国对华钢管征税,也是至今为止对华贸易的最大制裁。

  紧接着,在2010年1月21日,美国商务部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钻管发起双反调查,相关申请方主张的倾销税率高达429.53%至496.93%。

  除此之外,欧盟也对中国钢铁行业在欧洲的贸易进行了及其严厉的制裁。

  早在2010年9月,欧盟就开始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不锈钢管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根据公告,没有任何一家中国企业能够获得市场经济待遇,所有涉案企业均被征收临时反倾销税,范围是48%至71.5%。其中,3家抽样企业获得分别裁决待遇:温州江南钢管制造有限公司被判征收最低的临时反倾销税48%,上海金昌不锈钢管制造有限公司48.2%,江苏常熟华新特殊钢有限公司71.5%。

  时隔一年,2011年6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原产于中国的无缝不锈钢管作出反倾销初裁,涉案企业被裁定征收48%至71.5%的临时反倾销税。至此,中国对欧盟这一产品的出口之路几乎被堵死。

  联手反击不止

  【中国钢铁的还击】

  在众多的双反调查案例中,武钢的经历可谓“悲惨”。2011年以来,武钢在7个月内遭到了4起反倾销调查,密度之高令人咋舌,涉及金额则高达5192万美元。

  武汉钢铁公司2011年上半年国际官司缠身,分别遭到来自俄罗斯、巴西、印尼和泰国的四起反倾销调查,但武钢表现相当淡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相关人士说,这种反倾销调查对身经百战的武钢来说,简直不值一提。该人士表示,武钢一向是比较积极地去应诉,应该说,近年来武钢参与的这几起反倾销调查都打赢了,特别是对欧盟的镀锌和彩涂,现在还没有打过败仗。

  就在中国出口钢材频频遭受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同时,进口钢材也在不断冲击着国内钢企。对此,两家不锈钢无缝钢管生产商——江苏武进不锈钢管厂集团有限公司和常熟华新特殊钢有限公司,就代表国内相关产业向商务部提交了一份反倾销调查申请,要求对原产于欧盟和日本的进口相关高性能不锈钢无缝钢管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随后,商务部发布公告称,决定从2011年9月8日起,正式对原产于欧盟和日本的上述进口产品的倾销、倾销幅度及其对中国同类产品产业的损害、损害程度进行调查。这是2011年以来,我国首次对国外钢铁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而相比武钢等企业积极应诉和抗争的态度,同样遭到巴西和泰国反倾销调查的某民营钢企却选择了听之任之的驼鸟态度。民营钢企内部人士透露说,公司感觉胜诉的机率不大,而且出口那些国家的年需求量也不大;换句话说,即使丢掉巴西和泰国等市场也无所谓。

  不过,毫无疑问的是,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趋势的加强,我国钢铁行业进出口贸易面对反倾销调查的机率将会只升不降,鸵鸟政策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中国和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比起来,大部分产品的质量差距已经越来越小,这对东南亚和南美洲的钢铁产业造成了威胁,因此,中国钢铁业陷入反倾销泥潭,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解铃还需系铃人,既然是我国钢铁产品结构与质量的提升惹得某些国家频频举起反倾销的大棒,那么,应对之道自然也要从产品谈起,比如,研究进口国家的钢铁产品结构,进而避其锋芒、主打互补产品。

  另外,反倾销是由于国内的保护,是因为国内有同样的产品可以替代使用,但如果我们的产品是独一无二的,也就不存在反倾销的问题了。因此,提升自己的核心产品竞争力也是很重要的。

  【中国政府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与会的各国官员和商界人士也纷纷表示,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商务部发布的《2011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展望》称,2010年以来,各国经济复苏进程进一步分化,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自顾倾向强化,贸易保护主义升温,而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成为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灾区”。中国商务部发布报告说,中国出口商品已连续15年成为世贸组织各成员国的反倾销调查重点。2009年,各国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启动的贸易救济调查创历史之最,高达127起。

  因此,在致力于促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合作的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上,中国再次强调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说,推动建立均衡、普惠、共赢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胡锦涛的观点,得到了其他与会者的支持。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印度工商部长夏尔玛表示,应讨论货币贬值问题,推动多哈回合谈判,保证各国平等竞争。美国前财长鲍尔森称,贸易保护主义不利于商业界的发展。对于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政府不应该言行不一。

  随后,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APEC第二十三届部长级会议中,也呼吁WTO各成员国应有长远的眼光,各自做出一些让步,共同推进多哈回合向前迈进;各方要高度警惕,并以实际行动抵制和取消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少用、慎用、不滥用贸易救济措施,防止经贸问题政治化。

  陈德铭说,横滨会议以来,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国受保护主义损害比较严重。2011年1至9月,中国已遭受贸易救济调查50起,涉及金额达30亿美元。他警告说,一旦保护主义泛滥,将使亚太经济合作蒙上阴影,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暴风雨中的成长

  虽然“双反”就像个幽灵一样,一直纠缠着中国钢铁的国际贸易,但是利弊终究是一体的,一件一件的双反调查带给中国钢企的不只是不断的限制和打击,还有更为重要的自身能力、产品质量、行业体制等方面的加强,以及更积极的融入国际贸易的方法和态度。

  此外,这十年的入市之路,也不是毫无成就的。

  以华菱钢铁为例,2010年,华菱钢铁注资FMG公司(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生产商,交易价值12.718亿澳元。此后,华菱以拥有17.3%的公司股份以及一名董事的资本,成为FMG仅次于董事长AndrewForrest的第二大股东。

  华菱是从长远利益出发构架这个项目的,而FMG在全球经济低迷的环境下迫切需要中国资金与市场的支撑,这给华菱低成本介入创造了一个大好时机。此后,FMG的股价由2009年2月入股时的2.37澳元/股,上涨至2011年11月11日的4.82澳元/股,华菱投资回报率超国了200%。

  在金融危机的低位,华菱投资了FMG,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回稳,FMG的生产运营稳步上升,潜力巨大,目前,FMG发展态势良好。

  另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四川汉龙并购非洲SDL。

  2011年3月,四川汉龙集团旗下汉龙矿业出资约2亿澳元(折合人民币12亿元左右,收购了非洲大型铁矿石公司SundanceResourcesLtd(简称SDL16%的股份。通过此次收购,汉龙拥有SDL公司19%的股份,成为该公司最大单一股东。

  在澳大利亚交易所上市的SDL,是目前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未开发的大型铁矿石项目之一,预期百亿吨的铁矿石资源将加强汉龙集团在铁矿石方面的话语权。该项目后期有望达到1亿-2亿吨的生产规模,届时,汉龙也将跻身于世界五大铁矿石生产商行列。

  另一点值得欣慰的是,自入世以来,中国钢铁企业(包括钢铁研究机构的专利申请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从2006年以后,钢铁行业专利申请增长幅度较快,年均增幅在30%以上。有专家认为,专利数量的增加,对于中国钢企提升企业竞争力、保护自身利益大有裨益,有助于破解国外的技术壁垒。

上一篇:南京将实施百万人住房改善建设计划

下一篇:铁道部下属企业垄断车票网上售票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