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下滑明显,流动性紧缩效果正加快显现。央行表示,下阶段将坚持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同时,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央行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工具的可能性不大,货币政策将进入一个更审慎的区间。
详细来看,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7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远低于16%的调控目标,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2和2.9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27.0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1.5和11.3个百分点。
据记者统计,M2的增速创下2005年5月份以来的新低,M1增速则创下2009年2月份以来的新低。光大银行宏观策略分析师盛宏清指出,M1、M2增速下滑反映了在多项调控措施的综合作用下,货币信贷增长进一步向常态回归。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则指出,7月份新增贷款和M2增速都回落较多,表明前期紧缩措施的效果正加快显现,当前流动性明显偏紧。
对于下一阶段的政策走势,央行在当天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表示,将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调控的基本取向不变,继续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述中央行提出了“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观察和分析,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以及“巩固前期调控成果,科学评估判断政策的当期和预期效果”。这是以前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所不曾提及的。业内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在稳健货币政策基本方向不变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有可能步入一个相对谨慎的观察阶段。
盛宏清预计,央行在三季度不会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是会更多地利用正回购、央票等手段,将市场流动性控制在松紧适度的水平。交行金研中心也认为,我国货币政策进入需要审慎平衡和前瞻把握的阶段,总体基调依然保持稳健。具体工具的使用上,公开市场和信贷定向宽松将是首选,汇率也可能考虑使用,准备金率和利率的使用将最为谨慎。
此外,外围环境也不允许央行贸然加息。5日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引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市场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导致央行推迟加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