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网,国内网上钢材现货市场 南京分站 其它地区

您现在的位置: 中钢网 >> 南京分站 >> 本地资讯 >> 12月8日国内行业要闻概览

12月8日国内行业要闻概览

来源:中国钢材网 编辑:豫言 2011年12月08日 15:23:49 打印

导读: 钢价在经历了前期大幅杀跌之后,考虑到经济增速和通胀双双趋势性回落,货币政策有持续放松的可能。2012年又是地方政府换届后的第一年,地方投资冲动仍存,投资增速不会出现明显的下滑。因此,笔者预计年前钢价向上和向下的空间均有限,总体上继续呈现震荡筑底格局,真正好转要到明年一季度。

  国内新闻

  存准率下调 中小银行资金仍“吃紧”

  尽管12月5日起金融机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了约4000亿元的信贷额度,但记者从多家中小银行了解到,考虑到75%的贷存比红线,部分中小银行资金面仍然很“吃紧”,在信贷投放上也趋于谨慎。

  本网视点:所以当初笔者曾经说,准备金率的下调,只能影响人的心理,对于实体经济是没有多大影响的。这种下调所释放出来的资金,也会按照某种“指示”流向该去的地方,而不是说一定是需要的地方。另外,中小银行一般面对中小企业,所以,看来中小企业年底前还是需要面临加大的资金压力。

  社科院:明年我国经济增速将达8.9%

  中国社科院昨日发布的2012年《经济蓝皮书》预计,我国今年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9.2%左右,比去年回落1.2个百分点。明年,若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显著恶化,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重大问题,经济增速虽将继续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合理增长区间,经济增长率预计达到8.9%。

  商务部:中国从未操纵汇率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崇泉在会上表示,近日人民币出现贬值,这是一个好现象,“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这正说明人民币汇率不是受政府控制的,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政府在操纵汇率。”

  本网视点:美国等国家总是拿中国的人民币说事,动不动就拿出人民币当筹码,当谈判或者获得政治利益的棋子,现在,人民币连续跌停,或许就是告诉美国,“看看,人民币已经连续跌停了,已经市场化了吧”这算是一招对付美国等国家的方式,也是一种比每次都说我们不是操纵国更加明智的方式,但是,美国或许不买账,该找我们“毛病”的时候还是会来的,他们也总能找到借口。

  人民币对美元连续6日触跌停

  截至昨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即期市场已连续6个交易日盘中触及“跌停”。新华社昨天发文表示,人民币或就此告别“步步高升”的时代。

  本网视点:自去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一直维持缓慢升值态势,而近期突然逆转趋势,让市场略感意外,更让人民币成为了全球“明星”。对于人民币六跌停,市场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人民币跌停有效回击了发达国家认为我们是汇率操纵国;有人认为,人民币贬值是好事,能够改善出口环境,还有人认为i,这或许是对未来我国央行采取降息动作的提前反应。因为从汇率市场的历史经验来看,加息往往会促使本币升值,资本流入,而降息往往会促使本币贬值,资本外流。而笔者认为,人民币贬值,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更不全是好事,也不大可能意味着央行最近会降息,而回应我国是汇率操纵国的味道有点浓。

  央行:现在不是加息时机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央行)调查统计司副司长王毅近日表示,由于中国物价已经出现拐点,目前不是提高利率的最佳时期。

  本网视点:央行说,现在不是加息的时候,意味着最近,我国不可能加息,货币政策短期内不可能做出大方向的调整,只会作相应的微调。其实,从现实出发,目前,不仅仅不是加息的时机,也不是降息的时机。笔者认为,2011年不可能减息,但如果美国那边经济刺激计划出台,中国12月份降准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2012年上半年,利率调整的可能性相对也较小,对中国来说至少要有几次降准后才可能考虑降息。之所以有降息的声音,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房地产行业以及一些境外势力希望中国降息,就像IMF总裁拉加德到中国游说中国降息刺激房地产一样。

  商务部:人民币贬值是好现象

  虽然主流观点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未进入贬值通道,但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的下跌却仍在延续。在市场对美元的强烈需求下,昨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连续第六个交易日触及跌停,为三年来首次出现,而避险和套利依然是本轮人民币急跌的主因。

  本网视点:事物总是两方面的,因此,人民币贬值即使好事也是坏事。对于近期,人民币贬值,有分析师认为,在人民币连续六日触及跌停后,部门官员开始向媒体放风:看看,人民币不受我们控制吧,那是市场化的,如今连续跌停,看到了吧。这就对了,哪里有一种货币兑换另一种货币只有升值不贬值的道理?汇率如果这样玩岂不是把自己玩死?所以,还是得“市场化”点。美国汇率不就是市场化吗?可是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汇率操纵国。但是,发达国家认为市场化手段就不是操纵,那咱们也就用市场化手段不就完了。

  国内钢市

  调准对冲利空 钢价有望震荡筑底

  在当前钢材消费无亮点的时期,钢铁的行业属性并不支持钢价的快速走强;但中国政府下调存准0.5个百分点的政策显示市场期待的政策底部已经到来,市场资金松动的迹象将越发明显。在政策底的支撑下,螺纹继续深跌的可能性变小,而行业的弱势将会遭遇政策利好的对冲,总体而言钢价保持震荡的可能性较大。

  本网视点:眼下,国内外宏观经济层面仍以利空因素为主,短期之内难以好转。年底将至,许多钢厂和贸易商的贷款进入集中还款期,资金面可能会再次紧张。而钢市基本面上,下游需求萎缩,商家观望、看空心态依旧浓厚,市场成交乏力。总之,目前,钢市想上涨,心有余而力不足。

  进口矿价年底恐再冲低

  一个多月前中钢协曾警示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过高,而记者昨日获悉,目前库存有增无减,在12月初已经突破了1亿吨,达到历史新高。在钢市持续低迷、钢企和钢贸商年底资金链紧张之时,过亿的库存恐将促使进口矿价进一步大跌。

  本网视点:如果铁矿石价格将再次探底的话,不仅不能支撑钢价上行,还将拖累钢市。因为进口矿下跌的话,可能会提高一些钢厂低价采购的积极性,这样钢铁产量可能会增加,而需求一直上不去,只会导致供需矛盾增加。但是,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忧,如果真的暴跌的话,国内钢厂未必大量采购,毕竟,年底资金链紧张还炙烤着大多数钢厂。

  贸易商过冬不囤货 钢企死扛不减产

  要紧的是,在这个冬季,如果“王琛们”大面积放弃冬储,钢厂订单将大受影响,这也意味着,刚从10月份市场暴跌中缓过神儿的钢铁企业,又要应付新一轮“订单不保”的尴尬。

  本网视点:今年钢材市场的“冬储”行情已经不值得期待了。资金链紧张是一方面,而预期需求疲软是更为关键的因素。由于商家对明年春天的需求不看好,冬储的动能就消失了。现在的市场,如果看不到希望,哪有人会为了传统的“冬储”赌行情,稍不留神或许就会输得精光。有钢贸商无奈的表示:“今年,冬储,只是传说,没有希望了。今年不亏损,安静的过个年就行了。”

  破除铁矿石“魔咒” 钢企加速海外建厂

  有人提议,应该加大国内矿山的开发,提高自给率,以提高话语权;也有人提议,应加大国外矿山的开发力度,提高权益矿的比例。

  本网视点:虽然海外建厂有很多优势,但是,也不能盲目投资呀。毕竟,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的。中国一批批企业在海外投资亏损、遭当地政府抵制、被迫撤销的例子已经不在少数了。我们不能光为投资“掏学费”,不能一次次的“败在同一个坎上”,因此,国内企业海外投资进场开矿的时候,不仅仅要核算投资回报率,更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法律文件、文化背景。想改变被三大矿山压榨的命运,不是只拍拍脑袋,做个决定就能实现的。

  “十二五”末铁矿石需求量将达11.3亿吨

  钢铁工业是大量消耗资源能源的行业。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消耗成品铁矿石9.2亿吨、焦炭3.3亿吨、能源消耗占全社会总能耗高达13.9%。

  本网视点:国内钢厂及采购商“望眼欲穿”的盼望着铁矿石“拐点”的到来,但是,所谓的“拐点”可能只是一厢情愿。前端时间,三大矿山及国际机构纷纷高调唱多铁矿石市场。虽然我们反感这些矿山利用舆论手段,宣扬铁矿石前景,但是,中国强大的市场需求着实存在。如果我们海外开矿还没有大的发展、还没有打破三大矿山的垄断地位的话,短期内还将无法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

  钢铁业“十二五”鼓励多用进口矿

  昨日工信部网站发布对钢铁“十二五”规划的解读文章。文章显示,监管层对“十二五”期间钢铁行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已经在心态上有了微妙变化。而对于发展高端钢材品种,规划也似乎体现出明显的偏向,希望由少数具备实力的企业重点开发,而非一拥而上。

  钢铁业淘汰落后产能将不再提高装备标准

  以设备容积大小作为淘汰落后产能标准一直备受争议;今后,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将主要依据能耗物耗和清洁生产标准。

  昨日,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发布《<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明确表示,未来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将不再提高装备标准。

  钢铁工业步入“转方式”关键期

  据介绍,“十二五”时期要将建立我国铁矿石资源保障体系与钢铁工业发展联系起来,一是开发利用国际资源;二是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力度;三是加强和改善进口铁矿石管理;四是支持国内钢铁企业及其他企业“走出去”;五是推进“减量化”用钢;六是加大废钢回收利用体系建设。

  我国中远期粗钢消费峰值或达8.2亿吨

  工信部有关负责人12月7日解读《钢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时称,采用人均粗钢消费法和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系数法,预测我国中远期粗钢消费量可能在“十二五”期间进入峰值弧顶区,最高峰可能出现在2015年至2020年期间,峰值约7.7~8.2亿吨。

  11月下旬粗钢产量触底回升

  12月7日,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下称“中钢协”)统计,今年11月下旬,重点统计会员企业的粗钢日均产量为150.26万吨,旬环比增长1.25%;预估11月下旬全国粗钢日产量为168.52万吨,旬环比增长1.29%。

  本网视点:刚刚有所下降的钢厂产量,在钢价回升及矿价下跌的双重刺激下,再次有所增长。未来, 由于资金压力,钢贸商冬储意愿降到低点;钢厂生产又开始回升,钢材社会库存压力必然会继续上升。届时 ,需求依然没有展开,钢价面临的下跌压力将再次增大。

  厂家商家都喊苦 钢价倒挂卖就亏

  昨日,成都晚报记者走访了成都最大钢材市场——龙潭寺龙港钢材城多家钢材经销公司。走进龙港钢材城的大门,就看见路边依次停满了大卡车。奇怪的是,这些车上却不见司机的踪影。仓库门外就是一堆堆露天存放的盘元,其中有一些已经长起了锈斑。逛遍了钢材城内各家经销商的仓库,记者仅找到2辆正在装货的货车。

  本网视点:目前的钢材市场,钢贸商赔钱也要卖货,钢厂赔钱也要生产,似乎整个市场都在赔钱中艰难度日。不过,据中国钢材网调查,虽然很多企业都面临着微利和亏损,但是还是有一些企业能够顺应形势,做好转型,开拓销售渠道,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好歹还能吃个“烤红薯”。所以,如果钢贸商还固守着原来的经营方式,2012或者很快就要到来了。

  2012年钢材价格将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2012年钢材价格总体波动运行,且前低后高,全年高点与今年持平或略高,低点则低于今年,主要品种年平均价格较今年低300元左右,其中建筑类钢材难以延续今年偏强格局、年均价降幅高于其它品种。

  废钢铁回收也能赚大钱

  对于废品回收这一行,很多人看不起,但王先生却不这么想,他一直认为“资源可再生利用,于社会于个人都好。”污水可以回收在工业中循环使用,生活垃圾也可以焚烧发电,废钢回收后可以熔炉加工成钢坯,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市场前景也十分广阔。

  本网视点:中国有一句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然整个钢铁行业不景气,但是并不意味着和钢材有关的所有行业就都不景气,看来,不管怎样伤感和疲软的市场,商机都是存在的,只要善于发现,大胆开拓。

  钢市:造血不足 钢材价格短期难以翻身

  再从钢铁行业本身的造血功能来看,今年以来,国内现货钢材价格与钢厂的出厂价长期处于倒挂状态,据了解,两者倒挂最严重的时候达到近300元/吨,再加上储运成本、资金成本和管理工资成本等等,钢贸商每出手一顿钢材甚至需要亏损近400元。

  本网视点:我们认为,钢价在经历了前期大幅杀跌之后,考虑到经济增速和通胀双双趋势性回落,货币政策有持续放松的可能。2012年又是地方政府换届后的第一年,地方投资冲动仍存,投资增速不会出现明显的下滑。因此,笔者预计年前钢价向上和向下的空间均有限,总体上继续呈现震荡筑底格局,真正好转要到明年一季度。

  国内钢材供应长期过剩 增长放缓

  “下半年,一些实力不强的钢贸商逐渐退出市场。以往市场火的时候,一手货可能被倒5至6次,现在倒手2至3次都怕没人接,怕砸手里。”盛志诚表示。

  本网视点:现在做钢贸,不仅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且还要随机应变顺应形势,学会利用信息综合判断未来市场形势。所以,对于钢贸商来说,如果面对已经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钢贸环境,却还使用和过去一样的销售管理手段,走着走着,肯定是要被淘汰的。

  缺乏上涨动力 钢价继续盘整

  目前螺纹钢的反弹缺乏动力,房地产调控的成效显现,房地产市场目前成交量大幅下滑,尤其是逐渐进入施工淡季,北方的需求已逐步停滞,而冬储仍没有开始,钢价缺乏向上的动力。

  今年钢贸商80%以上处于亏损状态

  对于钢贸企业来说,今年冬天显得格外寒冷。偏紧的货币政策,下游疲软的需求以及不温不火的行情,使得整个行业处在低迷状态。分析人士认为,钢贸企业面临钢厂给出的价格、库存及融资成本这'三高'困境。后市钢价将演绎小幅波动行情。

  需求减弱 冬储行情难以启动

  在多种偏向利空因素笼罩下,商家对后市均不看好,不过目前事实情况确实都暗指钢市在年底之前难有好转情况出现,按照目前局势来看钢市前景黯淡。

  年前钢材价格走势分析

  2012年又是地方政府换届后的第一年,地方投资冲动仍存,投资增速不会出现明显的下滑。因此,笔者预计年前钢价向上和向下的空间均有限,总体上继续呈现震荡筑底格局,真正好转要到明年一季度。

  四季度铁矿石协议价为何大幅下降?

  在市场需求整体走弱的背景下,几乎整个钢铁行业的产业链都被脱下了水。钢厂、下游行业、原材料市场等等,他们都在需求和资金面上苦苦挣扎。虽然目前的钢价基本上保持在4000价位的边缘上,暂时还没有再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但那都是原材料价格支撑的结果,一旦矿价下跌,估计钢坯价格也将难以再支撑市价运行,成材价格走低近在咫尺。

上一篇:钢市不愠不火 究竟迎春待何时?

下一篇:收评:沪指跌0.12% 一度失守2307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