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6月,扬中工业用电量增幅8.44%,工业投入、销售、利税同比增幅分别达41.8%、21.57%、27.93%,体现出企稳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扬中市委书记凌苏解读这一现象时说,供销员精神加科技,是扬中工业逆势上扬的主要原因,也是扬中跨越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上世纪80年代初,扬中几万名供销员奔走在全国各地,创造出举世闻名的“四千四万”精神,扬中走出孤岛,成为全国工程电器之乡。金融危机背景下,扬中人把不为困难所吓倒的精神转化为科技攻坚的意志,工程电器闯入科技殿堂再立新功,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两大后起之秀异军突起,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
如此,扬中市在产品研发和品牌培育上做文章,三大产业纷纷引进各类人才。
因技术先进,扬中工程电器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市场大起大落的颠簸中岿然不动。1—6月销售达230亿元,约占国内市场份额20%,其中有55个国家级重点新产品,85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
与此同时,扬中还投入巨资,建设全国最大的工程电器工业原料市场、国家电缆桥架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母线槽标准化工作站、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的国内低压电器检验站、国家级电力电器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该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施建华解释,扬中虽然已成为“国家火炬计划电力电器产业基地”,但作为一个江中小岛,资源、环境对发展制造业的约束很大。因此,逐步外包淘汰低附加值的环节,尽量保留发展高附加值的环节,是扬中的不二选择。
扬中新能源的快速崛起靠的也是努力跻身产业高端。
通过借“外脑”——与欧洲多晶硅工程公司签订技术转让合同和技术独占性协议;与美国CDI公司及世界500强的德国欧洲德固赛公司合作,大全集团不仅掌握了高纯度晶体硅材料的提炼技术,还降低了加工成本,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牵手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太硅科技公司硅片一次成品率达90%以上,而一般厂家仅在70%左右;兆伏新能源公司研制的500KW逆变器样机及太阳能发电示范工程,拥有独立知识产权,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国际知名的POWER-ONE公司并网逆变器唯一授权制造商……
正因为技术上占据了行业制高点, 扬中光伏产业不仅迅速形成了从硅料提纯-铸锭拉棒-切片-封装-组件-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今年产出规模预计可达80亿元。《江苏省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中,扬中辉煌硅能源、大全集团、南自通华等均被列入重点扶持企业,数量居各县市之首。
处于加速集聚阶段的装备制造业,是扬中第三大主导产业。以船舶和临港机械为主,近几年陆续引进了新韩通重工、苏洋船业、威和船舶设备等一批企业,重点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海工产品以及甲板机械、配电设备、船用管道等。镇江诺伊费德船用设备有限公司是一家由德国NMF船用起重机制造公司和土耳其Mariner船用甲板机械制造公司联合组建的外商独资企业,生产700吨以上船用甲板吊机国内仅此一家。
抓研发投入和品牌培育,扬中收获了累累硕果:一方面,已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77家,100多家企业自建了研发机构,与2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平均每年新立省级以上国际科技合作项目4项以上,签定产学研正式合作项目20余项,去年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1287件,科技创新对经济的贡献份额已达到了51%;另一方面,拥有镇江市知名商标73件,江苏省著名商标31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拥有省级以上品牌产品103个,全国免检产品11个,中国名牌产品2个。
优秀的品牌拥有高忠诚度的顾客群体和较强的抵御市场风险能力。1-6月,扬中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级名牌的产品实现销售212亿元,同比增长22.3%。
品牌、技术的优势,还给扬中“供销员经济”创新升级提供了良好条件,扬中参与或独家制订行业标准的企业有100多家;扬中企业主办、承办的国际钎焊材料研讨会、中国电力论坛讲台、高速钢恳谈会等高层研讨活动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