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当选国际钢协主席表明世界对中国钢铁行业的认可
中国鞍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张晓刚12日在巴黎召开的国际钢铁协会第45届年会上当选为该协会新一任主席。这是40多年来首次由中国大陆钢铁企业负责人担任这一行业组织的主席。
张晓刚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中国大陆钢铁业高管首次担任国际钢铁协会主席,表明世界钢铁行业对中国钢铁行业的认可,对中国钢铁强国地位的确认具有象征意义。
国际钢铁协会成立于1967年,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具活力的工业组织之一。目前协会共有约170家会员,会员的钢铁产量占全球钢铁总产量的85%左右。
与此同时,中国在世界钢铁工业中的地位与日俱增,中国粗钢产量从1998年占全球产量的13%增至2010年的44%。1996年中国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到2011年预计将超过7亿吨。
张晓刚此次当选,受到国际媒体关注。英国《金融时报》网站刊文说,这一任命凸显中国在全球钢铁行业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根据美国环球通视公司的数据,以产量计算,中国去年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终结了美国把持100年的老大地位”。
张晓刚说,中国粗钢产量从1996年起就稳居世界第一,但国际社会一直没有认同中国钢铁强国的地位。国际钢铁协会成立以来,日本的钢铁公司高管担任过8届主席,而中国大陆钢铁企业负责人今年才首次担任主席。
他谈到:“由大转强需要一个过程,仅凭产量第一和装备先进,难以获得其他国家的认可,关键要看能不能生产顶级产品,产品和服务能不能得到世界上重要工程和品牌客户的认可等。”
张晓刚接着说:“现在,中国钢铁企业不仅在产量上雄踞世界第一,在质量上也可以与世界上著名钢铁企业竞争,产品和服务得到世界顶级品牌用户的认可。这是中国钢铁人多年努力的结果。”
国际钢铁协会总干事埃德温·马松当天对媒体说,过去20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拉动本国钢铁产销量快速增长,极大促进了全球钢铁行业的发展。国际钢铁协会认可中国钢铁行业作出的积极贡献,并相信其会在未来发挥更大作用。
张晓刚认为,中国大陆钢铁业高管担任国际钢铁协会主席,是中国钢铁行业由大转强的一个标志,国际钢铁协会看重中国钢铁行业的成长性。对于中国大型钢铁企业而言,下一步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作用。
他说,中国企业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只有更多中国企业成为跨国知名企业,中国的大国地位才能进一步确立。虽然方式不尽相同,但中国钢铁行业的领头企业一直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从新中国“钢铁工业摇篮”到新时期“钢铁工业排头兵”,鞍钢把海外战略合作重点放在了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在意大利、西班牙、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均有合资企业。
近年,鞍钢通过积极的全球化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布局产业链条。去年鞍钢与美国钢发展公司合作,成为首个在美投资建厂的中国钢铁企业;近期,鞍钢计划与德国钢铁巨头蒂森克虏伯公司再建立一条合资生产线,开展高端轿车用钢板方面的研发与生产。此外,鞍钢还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神户钢铁公司、英国斯坦科集团和韩国浦项制铁公司等国际领先企业在市场、技术、管理、销售以及培训等多方面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
张晓刚把鞍钢全球化战略的拓展比作“登山”。他说:“你与谁一起登山非常重要。所以我们找到世界顶级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与它们建立合资企业,这样直接就把自己的业务做到了世界顶级平台上”。
张晓刚强调,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面临国外贸易保护主义的制约,为此“我们的合资企业要本地化,为当地解决就业,创造当地税收,这也是消除国外贸易保护的一个有效办法”。同时,他还谈到,鞍钢也非常重视新兴市场,但前提是关注投资安全,充分评估投资风险。
谈到业内较为关注的铁矿石价格波动过大问题,张晓刚认为,由于铁矿石行业集中度过高,导致国际钢铁行业产业链多年来一直存在这种不公平、不合理现象。
他说:“作为钢铁企业,我们希望铁矿石价格稳定,铁矿石是钢铁企业的‘粮食’,从巴西或澳大利亚运输铁矿石到中国,路程就需要2到3个月时间,如果铁矿石价格1到3个月定价,产业链是不合理的。铁矿石厂商和钢铁企业作为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应该推动形成合理产业链,共同分享市场利润,共同承担市场风险。”
张晓刚也坦承,中国钢铁行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但仍面临一些“瓶颈”问题,比如区域产能和需求不均、国际原材料价格过高、易受到国外贸易保护和反倾销措施冲击等。在这些问题中,一些可以通过调整结构来解决,一些则会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