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朱民正式出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副总裁,成为该组织高级管理人员当中的首位中国人。朱民的上任,无疑将会增加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在IMF的话语权,或者说他的上任本身就是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提升的一个体现。朱民当上“洋官儿”,有国际金融格局变革的必然因素,有IMF管理层更换的偶然因素,当然也有朱民个人独特素质的助推因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人出任IMF高级管理人员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由于IMF在危机深化后可以使用的资源越来越少,开始向拥有庞大外汇储备的中国寻求资金支持,在中国推动的多边协议框架下,成员国对IMF注资7500亿美元,中国也上升为IMF的第三大股东。在份额提升的同时,中国人进入IMF高级管理层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实际上,朱民升任中国央行副行长,就被视为其走向IMF高级管理层的重要步骤,但随后获得的职位是总裁特别顾问。
提升新兴市场国家在IMF的话语权已经成为无法改变的趋势,新任IMF总裁拉加德在其上任之后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球经济已经从2007年至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反弹,但是这种反弹并不平衡,中国和印度等国家已经成长为关键的新兴市场。她说,IMF等国际机构应该更好地反映全球经济权利平衡转移的要求,在IMF设立高层职位给新兴市场国家更多发言权的设想并不是一个坏主意,世界局势持续在改变,这种改变也应该在IMF的管理层构成和雇员结构中反映出来。
应该说,朱民能够进入IMF高级管理层,并且是专门为其设立的第四位副总裁,正是说明了新兴市场国家话语权的提升。当然,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朱民本人的独特素质。可以先来看看他的简历: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后留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在世界银行担任了6年经济学家之后回到中国,在中国银行开始其银行家的生涯,期间成功帮助中银香港和中国银行改制上市,2009年10月,调任中国央行副行长。
深厚的学术功底、国际组织和商业机构的从业经历以及被西方人欣赏的个人魅力,都是朱民获得IMF副总裁职位的重要因素。就学术来说,朱民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获得国际认可的经济学家,在中行期间,朱民每年都会组织一次层次非常高的宏观经济论坛,在论坛上,朱民就世界和中国经济走势作出的判断屡屡得到验证,而从论坛的组织效率来看,朱民对于国际议事规则烂熟于心。
朱民的个人魅力经常被外界称道,他英语流利,几乎能够与所有人保持良好的沟通。朱民还非常善于同媒体打交道,对待媒体记者彬彬有礼,记者的提问有问必答,而且言之有物,少有敷衍推脱。值得一提的是,他本人的移动电话对媒体公开,即便是在出任IMF总裁特别顾问之后,国内记者还是可以通过手机短信与他保持沟通。
需要指出的是,国内不应该过度解读朱民出任IMF副总裁的意义,这一任命或许有助于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但毕竟IMF的各项决议最终是由执行董事会决定,而其取决于各个国家的投票权。朱民本人对此有着清醒认识,他在2009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曾表示,即使新兴经济体的投票权重有所增加,IMF还是由美国和欧洲国家所主导,比治理结构更加重要的是让所有人都参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