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量还在增加,终端需求未见明显增多,柴油去哪了?
贸易商操作放大供需缺口
“除了一些恐慌性的终端零售用户购油外,还有一些柴油进入到贸易商手中,被高价倒卖。”一位熟悉国内成品油销售市场的人士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透露,虽然司机的恐慌性购买需求,短时间内一定会加剧供应紧张,但后期贸易商的跟风炒作,让供需缺口不断放大。
从炼厂到民营加油站,贸易商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上述人士称,与进货量相对较小的民营加油站相比,炼厂更青睐每次都大手笔购入的中间商,于是越来越多的个人、企业或者机构,便在不知不觉中承担起中间商的角色。
北京西四环附近的一家民营加油站的人士说,中间商往往能够提供给民营加油站更实惠的价格,所以求助于中间商便成了越来越多民营加油站不约而同的选择,但这种便宜油仅限于市场成交清淡时,中间商能够从炼厂拿到比民营加油站低的批发价,一旦市场火爆,就会转向另一面,民营加油站将不得不承受被多次加价卖的成品油。
“所以还是有不少民营加油站试图建立起自己的购货渠道,他们大部分与炼厂销售公司的某个销售人员关系很好,也能获得相对稳定的油源。”
然而,大部分规模相对较小的民营加油站,还是不得不求助于中间商,客观上为囤货倒货创造了条件。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试图弄清楚每次调价前后,被囤积倒油的成品油数量到底有多大?但在采访过程中即便连专业的监测机构都不能给出明确的比例和数字。
一位监测机构的人士称,现行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客观上形成了一个月调价周期,为囤油倒卖提供了足够的腾挪空间,“几乎所有从事成品油流通环节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其中也包括一些自己建有储油库的民营加油站。”
本报记者辗转拿到两个山东地区成品油贸易商的电话,在记者表明身份后,他们均婉言拒绝了采访。
两大石油集团停批自保
贸易商的炒作,让两大石油集团的控量批发变得理直气壮。
知情人士透露给记者一个最新案例,中部某省市的一个协会在十一之前以一些民营加油站的名义,从某大型国有石油集团的炼厂批发大量柴油,运输过程中,各地的柴油供应突然吃紧,该协会就将柴油加价卖给沿途的加油站,随后该石油集团决定暂停对这个机构的供应。
更多的人在主动“踩点”,只要踩准点,利益空间巨大。上述知情人士说,4月份成品油价格上调之前,贸易商和民营加油站都在囤油,只是贸易商可能会拿上千吨,而民营加油站可能是几十吨、上百吨,只要能提前买到油,在调价后再出售,短时间内简单的一个转手,就能够每吨稳赚至少300元的差价,如果加上之前炼厂让利的批发价,利润空间更大。
事实上,公开透明22个工作日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让民间监测机构的预测,几乎每次都能与官方公布的调价时间相“吻合”,这不仅使得低买高卖的操作变得简单易行,也降低了各方囤油炒作的风险,这些特点完全符合热钱“快进快出”的盈利特性。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 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指出,民营成品油流通企业,大多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化进行操作,而大型国有企业更倾向于讲政策,迫于各种原因,不敢轻易制造油荒,因此某种程度上,民营成品油流通企业,在市场出现价格波动时,往往并不是熨平市场波动,反而会加剧价格波动。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两大集团自身操作市场的愿望并不算太强烈,但不排除系统内部个别人的腐败行为,两大公司对此应当严格查处。”
脆弱的民营加油站
虽然民营加油站自身也会不自觉地参与到囤油之中,但议价能力相对不足的特性,决定了他们依然是产业链中最脆弱的一环,而他们的供应不足,又进一步加大了黑市柴油的市场空间。
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四川、重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安徽、湖南、湖北、山东等地供应局面比较严重,全国将近一半民营加油站油源无法得到保证。
这一次,民营加油站虽然算准了发改委会及时下调油价,但没有想到供需缺口会扩大得如此之快。十一长假之前,大部分民营加油站都清掉库存,坐着降价;十一长假之后,市场中无油可批。
卓创资讯成品油分析师张斌告诉记者,十一前夕,他曾建议一些民营加油站,适当购进柴油,但只有少数加油站听从他的建议。“我的判断依据是,节后柴油供应紧张局势不会缓解,所以即便调价后,炼厂可能会执行最高零售限价,与调价之前相对优惠的批发价相差不会太大。”
进入十月下旬后,随着一批民营加油站传出因为无柴油可加而大幅亏损的消息,柴油荒进入另一个舆论高潮。被称为民营企业代言人的赵友山呼吁,提供给民营加油站更公平、更宽泛的进油途径。
祝 认为,中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有一些企业会倒闭,对于陷入经营困难的民营企业,涉及到一个该不该救的问题,有些加油站不符合规范、油品质量不好,位置也不好,这样的加油站可以淘汰,“需要强调的是,如果两大集团下属的加油站也存在这些问题,同样应该被淘汰,应当为市场建立一个更公平的竞争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