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平常心再说一声‘多大事啊’,进考场;持自信心多看两眼‘就这题嘛’,舞笔墨。”昨天是中考第一天,南京各个考点的大屏幕上都打出温馨提示,南湖一中极具南京味儿的两句话让不少考生会心一笑,原本紧张的心情立刻放松下来。
  昨天进行的是语文和物理两门考试,走出考场的孩子普遍反映“不难”。语文作文题《也是一堂语文课》容易上手有话说;物理没有偏题怪题,用“青奥会会徽”考了凸透镜成像的知识。记者邀请了南京中学名师对首日两门详细点评。
  语文
  考“李白”也考“伊妹儿”
  学生拿到试卷会感觉面熟
  板块和题型和去年一样
  南京市学科带头人、南京市第一中学朱刚老师认为: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沿袭了去年基础知识与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与写作的四大板块格局,而题型也与去年一样,均用填空和选择题;试卷用料比较典型,如诗歌阅读题,选用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是名家名诗,诗句明白晓畅,易于理解。说明文《从“尺素书”到“伊妹儿”》写的是学生熟知的通信方式演变。考了传统纸质书信与今日常见的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的共同发展。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拿到试卷后,会产生熟悉感、亲切感。
  南京首开城市微博也成题
  朱刚老师认为,试卷关注现实生活,体现地方特色,富有生活情趣。如,社会生活中科技、文化、生活方面的“嫦娥二号”深空探测、《富春山居图》合璧、南京市首开城市微博广场等新闻,均在试题中有所体现;再如综合性语言运用试题,则选取学生最为熟悉的学校生活,以一个校园志愿者的身份,创设为新生指路、作社团介绍和名著推荐的情境,体现了命题者对学生校园成长的关注和引导。另一方面,试卷还彰显着地方色彩,如古诗阅读选用的李白《金陵酒肆留别》一诗,写的是金陵的美景、金陵的酒香、金陵文学粉丝们送别大诗人时的深情厚谊,显示了金陵深厚的文化底蕴;古文阅读选用了李渔的小品文《水仙》,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清代,知晓金陵曾为水仙之乡,作者曾为购花而倾囊。古诗文体现出的金陵先人美好的情怀与情趣,使得我们为诗意地栖居在这山水城林的古都而骄傲,也给新金陵人以无限的启迪。
  作文:“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中华中学吕莉老师认为,尤为彰显“大语文”主题概念的是作文题“也是一堂语文课”。此题明白晓畅,没有任何审题障碍,对于已有九年语文学习经历的初中毕业生来说,可谓人人不陌生,个个有话写。同时,此题开放度大,人、事、物、景、理,均可入文,一本好书、一段经历、一组镜头、一番思考等,只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价值,都能写成佳作。就是写一堂真实的语文课,只要有特色,就是好文章。因为此题的意义正在于引发学生辩证多元地看待语文学习,采取个性化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在回顾自己的语文学习历程后,搜寻生活记忆,捕捉生活感悟,从而打破固有的、刻板的认识,真正领略语文学习的精彩与多彩,最终体会语文学习的快乐。
  物理
  用“青奥会徽”考凸透镜成像
  关注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
  南京市白下区物理学科带头人、第六中学物理高级教师高康宁认为,试卷对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面达到90%以上,如考查了安全用电的知识;对生活中温度、速度、质量和时间的“估测”;光的传播特点的认识等知识,在基础知识的考查中注意了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现象能力的考查。试卷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时代感强。如以南京标志性建筑——紫峰大厦为题材,考查学生对运动和静止、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变化等知识的理解,并且通过用凸透镜观察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为情境,考查凸透镜成像的知识。
  “纸锥落地”实验题有点难度
  本卷体现综合应用,有一定的区分度。如通过课本“纸锥落地”实验的考查,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阻力和速度”的关系,学生要正确分析三次实验过程所提供的信息,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相关结论;全卷的最后一题,它需要学生运用力、电、磁三个方面的知识,在解题过程中要正确识别电路并分析图像,通过比较和判断来解决问题。考查了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和科学探究的综合能力。本题从学生熟悉的描点绘图开始,问题的设置由浅入深,有利于反映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不考死记硬背的“实验方法”
  南京市秦淮区教研室物理教研员、高级教师刘庆跃认为,本卷在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上有所创新。如第21题实验考查的不是学生死记硬背“实验方法”,而是在理解实验方法的基础上正确选择电阻;第28题通过“实验现象”和“小磁针的作用”考查学生对实验思维方法的运用与理解。试题重视物理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如第32题的情境是“汽车自动报警系统”,题意新颖,能考查学生在新的情境下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题的设计能够比较客观地考查出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
  一样感人的母爱 同样坚强的孩子
  昨天的中考,对一些孩子来说意义尤其不同,他们和正常的孩子不一样,求学的过程中要克服重重困难,家人的无私关爱、自己坚强的行动都让闻者动容。南京晨报将视角转向他们中的两个代表:南湖一中考生冯业馨和晓庄学院附中考生邓玉哲,记录下他们不凡的经历,并预祝他们取得好成绩。
  坚强女孩
  陪读妈妈把她抱进考场
  三年前,妈妈抱着冯业馨一步一步爬上高高的楼梯,把她送进南湖一中初一(3)班的教室;昨天,这个坚强的女孩和妈妈一起用灿烂的笑容迎接中考。妈妈坚持在别人的帮助下把女儿抱上二楼的考场。
  为她如厕 教室3年没换
  昨天是中考第一天,隔着考场的窗户玻璃,记者和冯业馨打招呼,小姑娘灿烂一笑露出两个酒窝,可就是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孩一出生就得了奇怪的病,肌肉松弛无力,不能站立行走,从开始上学妈妈就一直陪着她。南湖一中的门卫师傅说,冯业馨妈妈的脸就是通行证,每天至少来学校5趟。早晨7点多,妈妈推着自行车送冯业馨上学,妈妈把自行车停在教学楼下,抱着她上二楼,后来冯业馨长大了,妈妈就请了一个叔叔帮忙。初中三年别的班级随着年级升高换教室,冯业馨所在班级的教室却一直没有换过,学校唯一的女厕所就在他们班旁边。上午9点50分第二节课后,妈妈会准时到学校,抱着女儿上厕所。中午11点50分放学,妈妈拎着饭菜和女儿一起吃饭,帮她揉揉因写字时间长而有些僵硬的手。下午3点半两节课后,妈妈再次到学校带冯业馨上厕所,放学后最后一次到学校把女儿接回家。
  老师和同学凑钱买轮椅
  中午11点语文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冯业馨的妈妈拎着烧好的饭菜等在考场外。冯业馨这次考试坐的轮椅就是班主任倪力和是伊宁、唐思清几个同学的家长出钱买的。“丫头个子越高脊椎变形就越厉害,后来只能用下巴抵着课桌把身体撑起来。”班主任倪力带了冯业馨三年,几乎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一次冯业馨很苦恼地对我说,老师上课是不是只能看到我一个脑袋耷拉在课桌上?我当时心一酸,中午放学后就跑出去给她买轮椅,还真是凑巧,那张轮椅前面有一张写字板,左右各一个支撑架,冯业馨往里面一坐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立刻挺拔精神。”倪老师没有告诉冯业馨一家轮椅的钱其实是老师和家长悄悄出的。
  中考模考全区第一
  11点半考生渐渐散去,倪老师领着冯业馨妈妈到教室给孩子吃午饭。“没有特地准备什么吃的,就是烧瓠子一些家常素菜,她没有什么运动吃得很少,稍微吃多一点就会胀。”冯业馨的好朋友一直没有走,在教室里陪她。“冯业馨平时最爱帮助我们,当了老师三年的‘教学助理’,有什么学习上的问题只管问她。”被好朋友表扬冯业馨有些害羞,这个身体残疾心态阳光的女孩一直在创造自己的“奇迹”——从来不上培训班、从来不开夜车,就是在课内认真学习,几乎每次考试都是年级前10名,在前不久的建邺区中考模拟考试中获得全区第一名。
  坚强女孩想考南师附中
  “这个孩子最近也有了一点小心思,凭她的成绩上南师附中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她这样的情况上学不方便又是实际问题,现在他们家离学校很近,以后上了高中到底该怎么办?”倪老师很懂孩子,轻声鼓励她什么都不用想,正常考试就可以了。冯业馨很懂事,微笑着点头。
  阳光小子
  每天五点起床坐轮渡上学
  每天5点多起床,6点25分出发,15分钟的自行车行程后换乘轮渡过江,然后再转坐校车……就是这样的交通方式伴随着一个初三的阳光小子走完了这两年的求学路,他叫邓玉哲。
  两年前开始轮渡生活
  两年前的七八月份,由于父亲工作调动的原因,年满13岁的邓玉哲随着父亲从老家江西万安县城来到南京。转学后的他选择了在下关区晓庄学院附属中学读书。
  然而,邓玉哲父亲的工作单位在浦口区,小玉哲就随着爸爸落户浦口。如果每天上学坐公交车的话,他会在路上耽搁很长时间。为了尽量减少小玉哲上学途中所消耗的时间,父亲为他选择了坐轮渡。
  9月份开学后,玉哲每天早晨都要带着自行车乘轮渡,下了码头后,他再骑车去学校。父亲常出差,考虑到玉哲还小,生活方面很不适应,玉哲母亲王志霞便选择放弃工作,在10月份的时候来到南京,照料玉哲的生活。
  刚见到儿子的王志霞心里一咯噔,她的第一反应是儿子一下子长大了,“还在老家的时候,皮得不得了。但我一看到他的时候,就发现他整个人都变得成熟了,但是我觉得他那时候很烦躁,可能是人生地不熟吧,吃东西的口味也很不习惯,学习压力也大……”
  妈妈每天在码头等他放学
  聊着小玉哲转学后的艰辛,王志霞的眼圈红了。然而最让她揪心的还是儿子每天在上下学途中的颠簸。“每天早上,为了能搭上6点40分的轮渡,他5点多天不亮就要起床,6点25分就要从家骑车走了,路上不耽搁的话,赶到学校也要到7点10分了。每天晚上放学后,他还要再坐轮渡回来,我就骑车在码头等他回来吃饭。”
  一旦遇上恶劣天气,母子俩的心里就会格外忐忑。让王志霞难以忘怀的是2009年的那场大雪。“我印象特别深刻,下雪的时候是在10月份,那天雪下得特别的大,当时邓玉哲还是提前出的门,但路上折腾了好久,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9点钟了。”她说,由于老家偏南方,气温一直比南京高,碰巧刚来南京就遇上了这么大的雪,放学回来后,儿子就发了高烧,看得她直心疼。
  昨天是中考第一天,因为上午的开考时间比上学时间晚一些,所以王志霞让儿子多睡了会儿,然后照常坐轮渡来考试。吃了那么多苦,等到儿子中考了,王志霞只是笑着说顺其自然,随后便去考点附近的宾馆预订钟点房。
  妈妈在考点旁租房陪考
  昨天上午,当记者见到邓玉哲时,他显得很沉稳,话不多。班主任李老师说平时孩子很阳光,可能是中考有些紧张。为了这三天的中考,妈妈提前在考点十二中附近租了房子。“以前中午都是在学校吃饭休息,我们家那么远回去吃饭不现实,最后决定就在考场旁边租几天房子,也就是中午休息用,晚上回去。”
  李老师说,邓玉哲转学以来一直在她的班上。刚进班时,邓玉哲的成绩处于中等,但通过半年的不懈努力,他一跃成为班级的前五名。
  说到邓玉哲进步快,李老师觉得这跟他坚强的毅力是分不开的。“这个孩子上学都是坐轮渡,每天上下学都很辛苦,就是遇上刮风下雨,可能会迟一点到校!”
  中考政策有变 如何填志愿
  资深专家支招
  “要看学校吻合度”
  “今年中考政策变化还是蛮大的,十三中、二十九中都增加了在本区指标生的投放量,我们到底该怎么填志愿?”昨天是中考第一天,孩子在考场中紧张答卷,家长们已经开始为填志愿操心起来。记者昨天采访了中考填报志愿资深专家为家长支招。
  “家长首先要清楚招生政策的变化并用足政策。”专家分析,今年十三中、二十九中这两所区属校的指标生的政策作了调整,对这两所学校所在区的考生来讲,要尽可能填报其指标生,以增加录取机会。另外今年首次实行网上填志愿,这样填报志愿可以少受其他人的干扰,家长可拿定主意,填报适合自己孩子发展的学校。“选择学校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就是看升学率,实践证明,凡升学率高的学校基本是教育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其课程开设、管理质量、教学水平、师资队伍状况都不会差。如南京城区去年高考二本达线人数在500人以上的三所学校,选择是不会错的。”专家认为,名声再大的学校家长也要看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学校。孩子和学校的吻合度越高,发展潜力越大。一般而言,选择略高于学校分数线(一般5分以上),对孩子发展最有利,更不要选择交钱去上所谓的名校,许多地方曾做过统计,这样的孩子发展一般远低于到和他相适宜的学校的发展。”另外,不同层次的学校,由于所面对的学生特点不同,教学方式和管理方式也有很大差异,比如,层次最高的学校对孩子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的要求特别高,自觉性不太高的学生到了层次差异太大的学校往往因为自己很难适应大多数同学而影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