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南阳淅川,青山连绵,草木葱茏,硕果飘香。
列车在京广铁路上飞驰,刚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完“中国首届财富论坛”,获得“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并受到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的姚红超倚窗而望,心潮云涌。
“那是2005年的事儿了。这几年,我们的事业又有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的1月27日,这个20年前从偏远山村走出来,如今事业有成的农家子弟——河南中天钢铁有限公司、河南中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钢材网)董事长姚红超,回忆起自己的创业经历,依然感慨万千。
磨砺锻铸绚烂人生
1970年,姚红超出生在南阳淅川县金河镇的一个偏远的小山村,聪明加上勤奋使他成为村里的第一位大学生。
姚红超说:“读书其实并不是家里的‘传统’,做生意倒是代代相传。爷爷那一辈在村里开了一个远近闻名的染坊,而父亲则在改革开放初期做起了贩牛的营生。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家就是万元户了。可是,在1985年,父亲病故并耗尽了家中的积蓄。”
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使姚红超的家境遭遇了艰难和贫困。就这样,年仅15岁的姚红超,早早地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1989年,姚红超考上郑州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但贫困让他无暇品味“天之骄子”的喜悦。“上大学之后,我挖过下水道,卖过砂锅烩面、凉皮。自己需要打多份儿工来贴补家用、为两个弟弟支付学费。” 姚红超说,“现在想想,这些经历都是我的财富,这么多苦都吃过了,我还怕什么?要是没有这些磨炼,说不定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大学毕业后,姚红超被分配到安阳市物资局下属的金属回收公司,在车间当了工人。当时,一般工人一个月拿120元左右,而姚红超第一个月就拿到了192元。当时工资考核以计件为主,为了多挣点儿钱,姚红超一天干10多个小时。
两个月后,姚红超成为班组长。两年后,成为车间主任。1995年,年仅25岁的姚红超当上了生产科长。1996年,姚红超开始担任办公室主任一职。但后勤工作又怎能拴住那颗年轻的心呢?姚红超提出自己要做销售工作。但1995年之后,许多国有企业倒闭,下岗职工非常多,他的销售业绩并不好。
1998年年底,姚红超辞职下海。1999年,姚红超成为“跑单帮”的一员,挂靠在安阳一家钢铁贸易公司,以跑业务、拉单子为生。做过销售、了解生产的阅历,让姚红超驾轻就熟,第一年就赚回来10多万元。
回忆以前,“当时,整个钢铁市场形势不景气的现状,帮了我的大忙。我下海时手里的本钱只有2000元,对做钢铁生意的人来说,这点钱简直就不叫钱,但整个钢铁市场形势不好,我就有卖了货再给厂家打款的机会。”姚红超至今清楚地记得,“在河北邯郸做成的第一单生意,是开着手扶拖拉机,一路颠簸将钢铁运到新乡的。”
朝圣共同致富憧憬
姚红超从1996年下半年进入钢铁行业,1999年初开始创业。2003年6月底,在钢材贸易商战中赚“辛苦钱”的姚红超在上海收到一条手机短信息,短信大致内容是上海市场的钢材正在不断涨价,而上海在当时是全国钢材价格的风向标。这条信息让姚红超决定“背水一战”:除把全部家底抛出去囤货2000多吨钢材外,又借钱囤了一批钢材。隔了没多久,钢材价格从3600元/吨涨至4000多元/吨,姚红超从中轻松盈利80万元。
这一经历震撼了姚红超。他强烈地感到网络信息对钢铁业的快速发展将起到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我自己也一直有个愿望,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来帮助更多的企业快速壮大起来。”
2005年底,姚红超投资创办了中国钢材贸易网(2009年8月8日,已经更名为中国钢材网),“希望在实现自己企业理想的同时,也能带领和帮助更多的企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期间,姚红超带着他的团队到各地钢材贸易商中进行考察,发现“他们的信息化程度低得可怕,很多开着奔驰、宝马的老板还是习惯于用个小本本记账”。这让姚红超和他的团队更感觉到网络魅力在钢材交易市场中蕴藏着巨大潜力。
进军钢铁信息业及电子商务后,姚红超更加认识到自己所做事情的重要性,感觉这个行业前景广阔、存在很多机遇,但是,同时也有很强的挑战性。
“我自己做钢铁贸易,如果一个战略没做好,可能影响到的是我们一个企业暂时的利益。但作为互联网企业,如果我们提供的信息出现错误,情况就不同了,会给别人造成一种误导,甚至会影响到众多企业的直接经济效益。再说,我自己做钢铁贸易,所创造的价值是有限的,不能帮助到更多的中小钢贸企业。而通过网络平台,则可以让更多的钢贸企业用低廉的费用,宣传、推广自身品牌,创造更多财富,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一种责任感、使命感顿时在姚红超的心中升腾。
姚红超认为,钢铁贸易行业竞争不像人们说得那样激烈,也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大家一直相处得都很好。“我从来不认为同行是冤家,也没有和任何同行产生过矛盾,我们都一直是良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大家共同为中国钢铁业发展尽责尽力。关于大家对我的评价,我并不在意,也没有精力和时间来关注,我执著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对人对事问心无愧就可以了。因为我们的发展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是朝圣共同致富的憧憬。”
量身定做服务钢贸
中国钢材网成立近5年来,已成长为中部地区钢铁门户网站第一品牌,这让姚红超感到欣慰:“我最满意的应该是我们这个团队,虽然说他们都很年轻,平均年龄还不到26岁,但他们都很有激情,很有梦想,也都具备一种做大事的潜质。”
中国钢材网的产品结构,选择了资金、人员投入较多,操作又非常麻烦的资源查询平台,也避开了与同行之间的同质化竞争。但这些都是为所有钢贸及钢铁企业量身定做、切合实际的网络平台,会对他们加快资源整合,提高资金使用率起到重大作用。
姚红超常说:“我们进入这个行业时间较短,到现在为止,公司所有伙伴(包括自己在内)对互联网和钢铁行业的了解和掌握都尚待提升。而且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我们是一边快速学习,一边摸着石头过河。”另外,他还要求公司的管理和创新要尽快进入一个很高的高度,加强策划和宣传力度,大力提倡创新思维,做好大战略目标的制定。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客户量身定做,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这是立足需要,更是发展需要,竞争需要。”姚红超对此深信不疑。
学习力是团队大智
中国钢材网的人才梯队是一个年轻的团队,团队成员绝大多数都是80后的人,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姚红超是这个团队中年龄最大的。作为过来人,姚红超总是毫无保留的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讲给员工们,并提出了无障碍沟通、总经理接待日等沟通模式。
姚红超把自己的手机号和QQ号及所有联系方式都给予公示,让员工们把平常不好意思当面讲的事情通过各种渠道说出来。此外,还多次搞员工建议和意见征集活动,综合到一起后集中讲给大家,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并对优秀的提议给予重奖。
尽管如此,中国钢材网每年还投入几十万元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建立了良好的学习机制。现在,中国钢材网这个团队,每周、每月都有详细的培训计划,讲理念、讲心态、讲方法、讲技巧,讲公司发展方向及目标,使员工在正常工作之外学到很多实用的知识。激励和帮助员工们快速成长,也一直是姚红超和他这个团队的不懈追求。
姚红超说:“集体智慧是大智慧,团队竞争力是最大的竞争力。”
追寻阿里巴巴创业梦
在中国钢材